第三百三十九章 秋巡洛阳城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泼墨文学 www.pomo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农业占据了最核心的地位,但农业也属于看天吃饭的产业,若是老天不配合,来个大旱和大涝,那基本上就是颗粒无收了。
所以,自古以来,封建王朝对风调雨顺都非常的重视,并年年祭祀,祈求上天能够风调雨顺。
当然,除了祭祀和祈求之外,封建王朝也非常重视兴修水利,以对抗遇到灾祸的年头,减轻因为灾祸而造成的损失。
先秦的时候,就有大禹治水之说,为的就是治理黄河的水患,秦国为了农业发展,修建了郑国渠,蜀中修建了都江堰,大唐也专门组建了都水监这个政府部门,专门负责兴修水利等事宜,可见对农业的重视。
而此刻,李安所设想的抽水机械,实在是太有吸引了了,只要发明出来,将为大唐帝国的抗旱保收,做出巨大的贡献,更可以方便老百姓日常的农业灌溉,甚至,江南很多地势高的田地,也可以种植水稻这种作物了,从而增加总产量。
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怎么能不兴奋呢?
“耕地机械,抽水机械,对我大唐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李侍郎只管全力研发,朕会让都水监抽调人马协助李侍郎的。”
李隆基思考片刻,做出了让都水监协助李安的决定。
“陛下,现在研发中心的人才越来越多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都在这里聚集,但日后我大唐会越来越需要各种人才,人才缺口巨大,所以,微臣觉得,很有必要扩大学徒的数量,让更多的人学习机械等技能。”
李安提出建议。
“这些都是小事,只要能生存,自然会有很多人愿意学习制造机械的,李侍郎全权处理就是了,朕支持你。”
“多谢陛下成全,微臣一定竭尽全力,为大唐帝国创造更多的有用之物。”
李安高兴的应道。
一路上,除了耕地的场景,就是崇山峻岭和黄灿灿的落叶,风景那是绝对一流的,看的李隆基是心花怒放,随行的众大臣等人,也全都是一副愉快的心情。
能坐在平稳行进的火车之中,看着窗外移动的景色,这感觉当然非常爽快了。
在抵达渭南县城之后,李隆基有些乏了,于是返回第三节车厢,躺着休息,杨玉环在一旁伺候着。
正午的时候,火车抵达潼关,各列火车的餐车将做好的饭菜,分别送到每一节车厢,让众人及时吃上午饭。
身份不同,饭菜的标准当然也是有区别的,李隆基的饭菜跟宫里的差不多哦,八素八荤,而普通太监宫女,则只有一荤一素两样菜。
坐在明亮的火车车厢里吃饭,看着窗外滚滚奔腾的黄河,众人的心情都非常的豪迈,全都一边吃饭一边欣赏窗外的江山。
火车始终没有停下,一直在沿着铁轨,奔向洛阳城方向,在通过陕州、峡石,新安之后,终于在傍晚的时候抵达了洛阳城火车站。
前几日,李安过来视察的时候,并没有大张旗鼓,只有火车站的员工做了准备,而这一次是皇帝亲自驾临,情况当然不同了。
在火车稳稳停下的那一刻,李安掀开窗帘,看到火车的外面,洛阳城的大大小小官员,全都恭敬的站着迎接。
载着皇家御用之物的货运列车,先行了一步,所以,当李隆基的皇家专列抵达洛阳城火车站的时候,步辇和御用马车都已经准备好了。
一番礼仪之后,李隆基带领众大臣进入洛阳城之中,并直奔上阳宫而去。
与长安城的三宫不同,洛阳城只有一个上阳宫,这还是唐高宗李治,为了迁都洛阳而修建的。
另外,洛阳城的城池规模,也比长安城要小一些,在规模上,似乎总是被长安城压一头。
但洛阳城的某些优势,却是长安城无法比拟的,那就是大运河开通之后,交通的便利,促使洛阳城越来越繁荣,各种物资比长安城丰富的多。
武则天时期,更是将洛阳城改为神都,以彰显洛阳城的地位,而武则天确定要在洛阳城建都,原因是多方便的。
第一,大唐帝国是在关陇军事集团的帮助下,打下的江山,但建国后,关陇贵族一直左右朝政,对皇帝的皇权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削弱关陇贵族的影响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都城迁离长安城,前往洛阳。
第二,就是刚刚提到的交通便利因素了,隋朝开发了大运河,让东北和江南的大量物资,可以方便的运到洛阳城,从而让洛阳城成为南北物资交换的中转基地,这样一来,势必带动商业的繁荣,国都当然要选最繁荣的城池了。
第三、居中而摄天下,以当时大唐帝国的疆域,洛阳城在地理位置上,算得上是整个帝国的中心地带,而长安城的位置有些偏西了,不利于对东部江山的控制。
第四,国防的需要,当时,东部江山已经稳固,洛阳城以东,直到大海,都是大唐的国土,没有强大的敌对势力,都城不会遭到突袭,而长安城西部有强大的吐蕃帝国,一旦吐蕃兴兵东进,都城长安很快就会受到威胁。
第五,粮食危机,秦汉时期,关中的农业是非常发达的,但经过几次战乱的破坏,农业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和隋末战乱以后,水土严重流失,黄土沙化,泾水,渭水含沙量大大增加,灌溉作用日益降低,大唐郑国渠的灌溉能力不足秦汉时期的四分之一,而关中的人口却逐步得到恢复,成为人口最集中的北方腹地,虽然关中在大唐仍旧被称为沃野,但所能生产的粮食,已经不足以满足京城长安之所需,而洛阳城的粮食,又很难运入长安,为了不与百姓争粮,所以,决定迁都。
第六,躲避亡灵,这是一个传说,相传武则天将王皇后和萧淑妃残忍折磨陷害致死后,心中十分不安,经常梦见王皇后和萧淑妃披头散发,血流满面,张牙舞爪的影子,使她惊恐不安,为了躲避这二人的冤魂,武则天必须离开长安城。
当然,传说是不能确定的事情,但作为在宫廷生存了几十年的老女人,残酷的经历必然极为丰富,长安城的宫殿,不仅给予她甘霖,也曾给予她苦水,离开长安城这块伤心之地,到八百里以外的洛阳城,自然会让武则天感到安宁和舒适,另外,综合各方面的情况,也都是迁都洛阳城更为有利。
而唐玄宗李隆基决定迁回长安城,则是因为开元二十二年,宰相裴耀卿提出分段转运法漕运粮食,这种办法就是在黄河、运河和渭水交汇处及三门峡东西置仓,漕粮先输入东仓,再开山路八十里,陆运到西仓,最后漕运到关中。
这样一来,大大缩短了运输日期,又提高了运输效率,漕粮进入关中的成本大大降低,这才奠定了李隆基回归长安城的基础。
当然,此刻铁路已经修通,运输变得更加的快捷,日后,关中就更不会缺乏粮食了。
而以目前的大唐国情,李安认为长安城是最好的都城,虽然洛阳城是帝国的地理中心,但这只是目前的情况而已,大唐有了铁路,日后可以继续向西部拓展生存空间,而东部已经靠海了,难以继续拓展生存空间。
李隆基此次巡幸洛阳城,初步决定停留半个月,半个月之后就返回长安城,而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铁路运营将会开启,以方便老百姓的生活。
但皇家御用专列和两个贵族级别的专列,则并不在营运的范围之内,皇家御用专列是皇帝个人的列车,任何时候,都不会投入商业运营,而两个贵族级别的火车,则会在李隆基返回洛长安城之后恢复运营。
半个月的时间里,李安在洛阳城,那小日子过得是相当的滋润,没事的时候出城游山玩水,当然,是要以视察道路的名义出去的,否则,李隆基找不到自己会怪罪的,而只要自己亮出视察道路的名义,李隆基就会觉得,李安在为日后继续修建铁路寻找路线,心里自然也就不生气了。
通过这半个月的视察,李安发现洛阳城的物资储备,的确比长安城要丰富的多,而且,江南和东北的大宗商品都会在洛阳城这里停留,进行交换的转运,经济实力丝毫不弱于长安城,只是由于长安是都城,所以,在地位上才能压住洛阳。
洛阳城是个好地方,非常适合做国都,只可惜距离安西更远了,不利于大唐帝国日后向西扩张,否则,李安真会劝说皇帝迁都的。
半个月的视察结束后,李隆基心满意足的坐上火车,返回长安城,并当即决定,在冬季的时候,再来洛阳城视察,以欣赏路洛阳城冬季的特有美景,当然,沿途的风景也是很不错的。
有了铁路系统之后,巡幸洛阳城变得极为方便,而且,坐在火车上不颠簸,车里设施也极为豪华,非常的舒服,行进的速度也很快,大半日就抵达目的地了,如此,李隆基离开都城,外出巡幸的频率,肯定会大大增加。
后世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所以造成了旅游热,不管年纪大的人,还是年轻人都喜欢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看看外面的风景,调节调节心情。
而在大唐这个时代,由于交通的不便,大部分人是没有条件出远门旅游的,只有那些条件好的贵族子弟,才会策马郊游,前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但现在铁路系统已经获得成功,日后,老百姓的出行都会变得更加的容易,旅游热也许会逐步发展起来,前提是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有足够的闲钱外出旅游。
回程的风景与来的时候有不小的差别,毕竟,半个月过去了,很多落叶树木,变得更秃了,地面上也堆积了更多的落叶,看上去更加的荒凉,也更有秋天的味道。
沿途偶尔能看到路人,只见这些路人,全都用好奇的眼神看向高速行驶的列车,仿佛看到非常新奇的怪物一样。
在皇帝返回洛阳城之后,除了皇家御用列车被完好的保存在长安城的火车站之中,剩下的火车开始投入运营,以方便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而李安则奔向研发中心,开始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耕地和抽水的机械进行细致的研究。
对于后世的耕地拖拉机和抽水机械,李安是再熟悉不过了,前世小的时候,他所在的乡下,有很多抽水机械,一级一级的将湖泊的水源送入较高的位置,以灌溉需要浇水的农田。
而耕地的拖拉机,那就更多了,一到春耕和秋收的季节,稻田地里到处都是拖拉机忙碌的身影。
长期的接触,让李安对这两样东西印象深刻,大学的时候,又学了很多机械学的常识,对这些机械的原理就更清楚了,所以,画个最基本的图纸,还是轻而易举的。
当然,由于现在根本就没有电力和柴油,只有蒸汽机这个大家伙,所以,这两样东西的制造,还需要进行很大的改进,最终做出来的产品的尺寸,可能会比后世的两样东西庞大很多。
一想到自己能够研发出来的耕地机,会比后世的联合收割机还要庞大,李安就觉得好笑,不过,只要能造出来就行,个头大一点并不要紧。
天气转冷之后,露天的蔬菜渐渐无法生存,又到了蔬菜大棚大展神威的时刻了,为此,在研发耕地机和抽水机的同时,李安也很关注别院附近,五百亩蔬菜大棚的改进工作。
为了更好的适应蔬菜的生长,李安的蔬菜大棚有一百亩都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主要就是将保温和透光效果不太好的丝绸,换成了新发明的钢化玻璃,如此,将更加有利于蔬菜在大棚之中的生长。
除了李安之外,长安城之中,有部分贵族,也学着搭建蔬菜大棚,但他们大部分用的都是保温效果不太好的丝绸。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农业占据了最核心的地位,但农业也属于看天吃饭的产业,若是老天不配合,来个大旱和大涝,那基本上就是颗粒无收了。
所以,自古以来,封建王朝对风调雨顺都非常的重视,并年年祭祀,祈求上天能够风调雨顺。
当然,除了祭祀和祈求之外,封建王朝也非常重视兴修水利,以对抗遇到灾祸的年头,减轻因为灾祸而造成的损失。
先秦的时候,就有大禹治水之说,为的就是治理黄河的水患,秦国为了农业发展,修建了郑国渠,蜀中修建了都江堰,大唐也专门组建了都水监这个政府部门,专门负责兴修水利等事宜,可见对农业的重视。
而此刻,李安所设想的抽水机械,实在是太有吸引了了,只要发明出来,将为大唐帝国的抗旱保收,做出巨大的贡献,更可以方便老百姓日常的农业灌溉,甚至,江南很多地势高的田地,也可以种植水稻这种作物了,从而增加总产量。
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怎么能不兴奋呢?
“耕地机械,抽水机械,对我大唐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李侍郎只管全力研发,朕会让都水监抽调人马协助李侍郎的。”
李隆基思考片刻,做出了让都水监协助李安的决定。
“陛下,现在研发中心的人才越来越多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都在这里聚集,但日后我大唐会越来越需要各种人才,人才缺口巨大,所以,微臣觉得,很有必要扩大学徒的数量,让更多的人学习机械等技能。”
李安提出建议。
“这些都是小事,只要能生存,自然会有很多人愿意学习制造机械的,李侍郎全权处理就是了,朕支持你。”
“多谢陛下成全,微臣一定竭尽全力,为大唐帝国创造更多的有用之物。”
李安高兴的应道。
一路上,除了耕地的场景,就是崇山峻岭和黄灿灿的落叶,风景那是绝对一流的,看的李隆基是心花怒放,随行的众大臣等人,也全都是一副愉快的心情。
能坐在平稳行进的火车之中,看着窗外移动的景色,这感觉当然非常爽快了。
在抵达渭南县城之后,李隆基有些乏了,于是返回第三节车厢,躺着休息,杨玉环在一旁伺候着。
正午的时候,火车抵达潼关,各列火车的餐车将做好的饭菜,分别送到每一节车厢,让众人及时吃上午饭。
身份不同,饭菜的标准当然也是有区别的,李隆基的饭菜跟宫里的差不多哦,八素八荤,而普通太监宫女,则只有一荤一素两样菜。
坐在明亮的火车车厢里吃饭,看着窗外滚滚奔腾的黄河,众人的心情都非常的豪迈,全都一边吃饭一边欣赏窗外的江山。
火车始终没有停下,一直在沿着铁轨,奔向洛阳城方向,在通过陕州、峡石,新安之后,终于在傍晚的时候抵达了洛阳城火车站。
前几日,李安过来视察的时候,并没有大张旗鼓,只有火车站的员工做了准备,而这一次是皇帝亲自驾临,情况当然不同了。
在火车稳稳停下的那一刻,李安掀开窗帘,看到火车的外面,洛阳城的大大小小官员,全都恭敬的站着迎接。
载着皇家御用之物的货运列车,先行了一步,所以,当李隆基的皇家专列抵达洛阳城火车站的时候,步辇和御用马车都已经准备好了。
一番礼仪之后,李隆基带领众大臣进入洛阳城之中,并直奔上阳宫而去。
与长安城的三宫不同,洛阳城只有一个上阳宫,这还是唐高宗李治,为了迁都洛阳而修建的。
另外,洛阳城的城池规模,也比长安城要小一些,在规模上,似乎总是被长安城压一头。
但洛阳城的某些优势,却是长安城无法比拟的,那就是大运河开通之后,交通的便利,促使洛阳城越来越繁荣,各种物资比长安城丰富的多。
武则天时期,更是将洛阳城改为神都,以彰显洛阳城的地位,而武则天确定要在洛阳城建都,原因是多方便的。
第一,大唐帝国是在关陇军事集团的帮助下,打下的江山,但建国后,关陇贵族一直左右朝政,对皇帝的皇权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削弱关陇贵族的影响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都城迁离长安城,前往洛阳。
第二,就是刚刚提到的交通便利因素了,隋朝开发了大运河,让东北和江南的大量物资,可以方便的运到洛阳城,从而让洛阳城成为南北物资交换的中转基地,这样一来,势必带动商业的繁荣,国都当然要选最繁荣的城池了。
第三、居中而摄天下,以当时大唐帝国的疆域,洛阳城在地理位置上,算得上是整个帝国的中心地带,而长安城的位置有些偏西了,不利于对东部江山的控制。
第四,国防的需要,当时,东部江山已经稳固,洛阳城以东,直到大海,都是大唐的国土,没有强大的敌对势力,都城不会遭到突袭,而长安城西部有强大的吐蕃帝国,一旦吐蕃兴兵东进,都城长安很快就会受到威胁。
第五,粮食危机,秦汉时期,关中的农业是非常发达的,但经过几次战乱的破坏,农业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和隋末战乱以后,水土严重流失,黄土沙化,泾水,渭水含沙量大大增加,灌溉作用日益降低,大唐郑国渠的灌溉能力不足秦汉时期的四分之一,而关中的人口却逐步得到恢复,成为人口最集中的北方腹地,虽然关中在大唐仍旧被称为沃野,但所能生产的粮食,已经不足以满足京城长安之所需,而洛阳城的粮食,又很难运入长安,为了不与百姓争粮,所以,决定迁都。
第六,躲避亡灵,这是一个传说,相传武则天将王皇后和萧淑妃残忍折磨陷害致死后,心中十分不安,经常梦见王皇后和萧淑妃披头散发,血流满面,张牙舞爪的影子,使她惊恐不安,为了躲避这二人的冤魂,武则天必须离开长安城。
当然,传说是不能确定的事情,但作为在宫廷生存了几十年的老女人,残酷的经历必然极为丰富,长安城的宫殿,不仅给予她甘霖,也曾给予她苦水,离开长安城这块伤心之地,到八百里以外的洛阳城,自然会让武则天感到安宁和舒适,另外,综合各方面的情况,也都是迁都洛阳城更为有利。
而唐玄宗李隆基决定迁回长安城,则是因为开元二十二年,宰相裴耀卿提出分段转运法漕运粮食,这种办法就是在黄河、运河和渭水交汇处及三门峡东西置仓,漕粮先输入东仓,再开山路八十里,陆运到西仓,最后漕运到关中。
这样一来,大大缩短了运输日期,又提高了运输效率,漕粮进入关中的成本大大降低,这才奠定了李隆基回归长安城的基础。
当然,此刻铁路已经修通,运输变得更加的快捷,日后,关中就更不会缺乏粮食了。
而以目前的大唐国情,李安认为长安城是最好的都城,虽然洛阳城是帝国的地理中心,但这只是目前的情况而已,大唐有了铁路,日后可以继续向西部拓展生存空间,而东部已经靠海了,难以继续拓展生存空间。
李隆基此次巡幸洛阳城,初步决定停留半个月,半个月之后就返回长安城,而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铁路运营将会开启,以方便老百姓的生活。
但皇家御用专列和两个贵族级别的专列,则并不在营运的范围之内,皇家御用专列是皇帝个人的列车,任何时候,都不会投入商业运营,而两个贵族级别的火车,则会在李隆基返回洛长安城之后恢复运营。
半个月的时间里,李安在洛阳城,那小日子过得是相当的滋润,没事的时候出城游山玩水,当然,是要以视察道路的名义出去的,否则,李隆基找不到自己会怪罪的,而只要自己亮出视察道路的名义,李隆基就会觉得,李安在为日后继续修建铁路寻找路线,心里自然也就不生气了。
通过这半个月的视察,李安发现洛阳城的物资储备,的确比长安城要丰富的多,而且,江南和东北的大宗商品都会在洛阳城这里停留,进行交换的转运,经济实力丝毫不弱于长安城,只是由于长安是都城,所以,在地位上才能压住洛阳。
洛阳城是个好地方,非常适合做国都,只可惜距离安西更远了,不利于大唐帝国日后向西扩张,否则,李安真会劝说皇帝迁都的。
半个月的视察结束后,李隆基心满意足的坐上火车,返回长安城,并当即决定,在冬季的时候,再来洛阳城视察,以欣赏路洛阳城冬季的特有美景,当然,沿途的风景也是很不错的。
有了铁路系统之后,巡幸洛阳城变得极为方便,而且,坐在火车上不颠簸,车里设施也极为豪华,非常的舒服,行进的速度也很快,大半日就抵达目的地了,如此,李隆基离开都城,外出巡幸的频率,肯定会大大增加。
后世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所以造成了旅游热,不管年纪大的人,还是年轻人都喜欢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看看外面的风景,调节调节心情。
而在大唐这个时代,由于交通的不便,大部分人是没有条件出远门旅游的,只有那些条件好的贵族子弟,才会策马郊游,前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但现在铁路系统已经获得成功,日后,老百姓的出行都会变得更加的容易,旅游热也许会逐步发展起来,前提是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有足够的闲钱外出旅游。
回程的风景与来的时候有不小的差别,毕竟,半个月过去了,很多落叶树木,变得更秃了,地面上也堆积了更多的落叶,看上去更加的荒凉,也更有秋天的味道。
沿途偶尔能看到路人,只见这些路人,全都用好奇的眼神看向高速行驶的列车,仿佛看到非常新奇的怪物一样。
在皇帝返回洛阳城之后,除了皇家御用列车被完好的保存在长安城的火车站之中,剩下的火车开始投入运营,以方便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而李安则奔向研发中心,开始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耕地和抽水的机械进行细致的研究。
对于后世的耕地拖拉机和抽水机械,李安是再熟悉不过了,前世小的时候,他所在的乡下,有很多抽水机械,一级一级的将湖泊的水源送入较高的位置,以灌溉需要浇水的农田。
而耕地的拖拉机,那就更多了,一到春耕和秋收的季节,稻田地里到处都是拖拉机忙碌的身影。
长期的接触,让李安对这两样东西印象深刻,大学的时候,又学了很多机械学的常识,对这些机械的原理就更清楚了,所以,画个最基本的图纸,还是轻而易举的。
当然,由于现在根本就没有电力和柴油,只有蒸汽机这个大家伙,所以,这两样东西的制造,还需要进行很大的改进,最终做出来的产品的尺寸,可能会比后世的两样东西庞大很多。
一想到自己能够研发出来的耕地机,会比后世的联合收割机还要庞大,李安就觉得好笑,不过,只要能造出来就行,个头大一点并不要紧。
天气转冷之后,露天的蔬菜渐渐无法生存,又到了蔬菜大棚大展神威的时刻了,为此,在研发耕地机和抽水机的同时,李安也很关注别院附近,五百亩蔬菜大棚的改进工作。
为了更好的适应蔬菜的生长,李安的蔬菜大棚有一百亩都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主要就是将保温和透光效果不太好的丝绸,换成了新发明的钢化玻璃,如此,将更加有利于蔬菜在大棚之中的生长。
除了李安之外,长安城之中,有部分贵族,也学着搭建蔬菜大棚,但他们大部分用的都是保温效果不太好的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