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朝廷的难处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泼墨文学 www.pomo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推荐阅读: ? “父亲,我”
“好了,明白自己的身份,不要痴心妄想,去休息吧”
“是,父亲。”
高月撇了撇嘴,转身离开。
“高福,准备车架,连夜回宫。”
“是,大将军。”
虽说长安城的夜禁制度极为严格,但高力士的身份也极为特殊,没有谁敢拦他的车架。
李安目前地位还不算高,但却官拜右龙武军校尉,与夜禁巡逻的将士比较熟悉,就算碰到他们也不怕,况且,李安这次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加官进爵是免不了的,又有谁敢触这个霉头呢
奇怪,子母道大破吐蕃边军,已经足有一个多月了,怎么封赏还不下来,大唐朝廷的行政效率也太慢了吧
李安内心吐槽不已,不过倒也不急,该是自己的永远都跑不了,不该是自己的,强求也没有用,自己在东女国立下如此大功,皇帝还能不给赏赐,慢慢等就是了。
至于放走刺客该如何向李隆基解释,李安也只能先承认事实,然后用宣扬大唐皇恩,感化五诏余孽的空言来忽悠李隆基了,他相信以李隆基的胸怀,应该不至于因为这么点小事,将自己在东女国立下的大功给抹杀的。
###
大明宫紫宸殿内,大唐皇帝李隆基斜倚在龙椅之上,一边翻看奏折,一边沉思。
这一次李安在东女国立下大功,让他非常高兴,但如今,接连几位大臣上书弹劾李安,说李安故意放走行刺于诚节的刺客,有与五诏余孽勾结的企图,这让他非常烦躁。
李隆基对李安还是非常器重的,毕竟,李安年纪轻轻就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只要好好培养,将来必是大唐栋梁之才。
而眼下,这些接连而来的弹劾说明了什么,是确有其事,还是李安风头太盛,让朝中众臣心怀妒忌
“大将军,你相信这些弹劾是真的吗”
李隆基看向高力士,轻声问道。
“大家,老奴不知,不过,李校尉就在京城,大家可以召进宫,亲自问清楚,以免有所误会。”
李隆基轻轻点头:“这个李安是个难得的人才,朕很喜欢,可他还是太年轻,做事不知轻重,时不时的总要犯一些错误,宝剑仍需多多磨练才能锋利啊”
显然,李隆基相信,这件事情肯定是确有其事,毕竟,这么多大臣上奏弹劾,总不能是联合污蔑吧若无最基本的证据,这些大臣哪有这个胆子。
“大家说的是,李校尉年纪轻轻就立下如此多的功劳,日后必是我大唐护国名将,年轻人嘛的确需要多多磨练才能成才。”
李隆基轻轻一笑,突然想起章仇兼琼的奏折,昨日,在李林甫走后,他仔细的将奏折重新看了一遍,章仇兼琼在奏折的最后,痛陈将平定爨地叛乱交给南诏的严重后果,并极力推荐李安负责平叛。
刚开始,李隆基是在气头上,没有深入的去思考,待冷静下来之后,便意识到章仇兼琼所提出的建议,也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只是章仇兼琼考虑的还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大唐朝廷目前所面临的复杂局面。
后突厥、吐蕃、契丹、奚族、震国,这些强悍的游牧力量,严重的牵制了大唐朝廷的有生力量,让大唐无力将更多的战略资源往南方倾斜,负责西南防务的剑南节度使,麾下不过三万精锐边军,而且,这三万边军主要是用来牵制吐蕃的,若将其全部拿来平地爨地叛乱,防御吐蕃的力量就显得不足了。
而若是在剑南道,大规模扩军备战,则需要动用囤积在剑南道的大量战备储备物资,甚至还要调用京城的力量,如此,大唐帝国的财政压力将变得更大。
最让李隆基担忧的,是爨地处在山区,地形非常复杂,在如此复杂的地形平叛,投入两三万人马怕是不够,而且,大唐兵马并不擅长在崎岖的山地作战,在山地的战斗力也将大大减弱,长期鏖战下去,对大唐的国力将是很大的消耗。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所处的位置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自然也不会一样,李隆基身为大唐皇帝,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自然与章仇兼琼考虑的不同,这是他想要依赖南诏帮忙平定爨地叛乱的根本原因。
李安南下东女国经过益州,与章仇兼琼是有过接触的,而章仇兼琼在奏折中推荐李安平定爨地叛乱,难道这是他们二人之间商量好了的,章仇兼琼对爨地的看法,已经在奏折中表达的很清楚了,李安的看法又是什么呢
午后就要召见南诏二王子于诚节了,届时要向于诚节表明自己对云南王请战的态度,而在这之前,李隆基觉得,有必要先见见李安,听听李安对此事的看法。
“宣李安进宫。”
“是,大家。”
大明宫丹凤门,李安跳下战马,在验过身份后,牵着马匹进入了大明宫,在下马桥畔,李安将战马拴好,并跟在一名小太监的身后,向紫宸殿方向走去。
“李校尉稍后。”
小太监说着亦步亦趋的奔向紫宸殿。
李安站在紫宸殿的外面,随意欣赏周围的风景,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来紫宸殿了,对这里的环境还是比较熟悉的,不过,上一次来的时候,是大雪纷飞的冬季,而这一次却是炎热的夏季,时间足足差了半年,季节也完全颠倒了。
在冬季的时候,这里的花草树木,全都被大雪覆盖着,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而此时,却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
皇宫真好,环境优美,还有这么多人伺候着,难怪有那么多人想要当皇帝。李安心下腹诽,却绝对不敢说出来。
“李校尉,陛下让您进去。”
李安闻言快步迈入紫宸殿,见李隆基眯着眼睛看奏折,身旁的高力士也是耷着眼皮,完全不看向自己。
“臣李安参见陛下。”
李安单膝跪地,向李隆基行礼。
李隆基轻轻放下奏折,看向李安:“李校尉这次东女国之行,保归昌王无恙,挖出东女国内奸,活捉吐蕃大论兀论样郭,子母道一战,全歼吐蕃两万边军,斩杀吐蕃王子郎支都,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朕却一直没有下令封赏,心里一定很抱怨吧”
李安忙道:“臣身为陛下的臣子,为陛下分忧是本分,岂敢要求赏赐,况且,早一日受封赏和万一日受封赏,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臣相信陛下不会忘了臣立下的功勋,该赏的一定会赏的。”
“哈哈李校尉倒是会挺会说的,认准了朕会按功行赏,不过,有些事情,朕要先问问李校尉。”
“陛下请说,臣知无不言。”
李隆基点了点头,随手拿起几分奏折,递给身旁的一名小太监,看着李安,问道:“李校尉还是自己先看看吧”
小太监将几分奏折,小心翼翼的送到李安的面前,并放到李安的手中。
不用看,李安也知道奏折的内容,是有大臣弹劾他私自放跑行刺于诚节的刺客,这一点,昨日晚上,高力士已经告诉他了。
李安装模作样的将几份奏折看了一遍,低着头不说话。
“李校尉,你没有什么要跟朕说的吗”
李安挠了挠额头,故作诧异道:“陛下,此事只有微臣和几名亲信知晓,这些大臣身在京城,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
“这么说,李校尉是承认了。”
李隆基脸色一冷,表情严肃的盯着李安。
“微臣不敢欺瞒陛下,确实有几名刺客活捉后,被微臣给放了。”
李安知道此事瞒不住,索性直白的说了出来。
“李校尉倒是够坦白,说吧你为何要将刺客放走,他们可极有可能是五诏余孽,是我大唐的敌人。”
李隆基正色问道。
李安酝酿片刻:“陛下,微臣已经审过这些刺客,他们的确是五诏余孽,而且,对我大唐极为敌视。”
“既然如此,李校尉为何还要放走他们”
李隆基佩服李安的坦诚和胆量,但同时也更加疑惑,不明白李安到底是怎么想的。
“陛下,以微臣之见,杀几名五诏余孽,并不能改变他们继续敌视大唐,更不能帮助云南王解决内部祸患,毕竟,微臣也听说了,云南王在统一六诏的时候,做了很不光彩的事情,松明楼一把火烧死了五诏诏主,但同时也点燃了五诏百姓内心的怒火,这才是五诏余孽,多年不间断与云南王作对的根本原因。
微臣若是将这些刺客押往京城,或者交给南诏,他们免不了要被处死,而这样一来,五诏余孽就会将这笔账记在我大唐的头上,并更加仇视大唐,这对大唐的江山社稷极为不利,为此,微臣斗胆,对这些刺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他们不要再做无谓的牺牲,回去劝劝同伴,安安分分过日子,不要再来行刺了,效果倒还真的是不错,在接下来的一路上,刺客行刺的频率明显少了很多,过了陈仓道,就再也没有遇到刺客。”
李安一口气说出来一大堆信息。
李隆基闻言,思索了老半天,捋了捋下巴的胡须,赞赏道:“李校尉思虑深远,倒是朕误解你了,哈哈不过是几个小喽啰而已,杀之无益,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以后任何人都不许提。”
“是,陛下。”
“对了,李校尉,你从蜀中过来,对爨地的事情,应该知道不少,说说你的看法吧”
李隆基单刀直入的问。
李安蹙眉想了一下,恭敬道:“陛下,恕微臣直言,爨地反叛是小事,若让南诏全权处置,则对大唐极为不利。”
李隆基微微一愣:“继续说下去。”
“陛下,爨地豪强足有十多人,各自为政,可谓一片散沙,各豪强拥兵不过数千人马,加在一起也不过数万之众,对我大唐构不成严重威胁,而云南王雄才大略,统一六诏后,拥兵超过五万,若让其全权负责平叛,一旦平叛之后,云南王据守爨地而不撤军,爨地将尽归南诏所有,我大唐将永远失去这一片地区。”
“李校尉怀疑云南王对朕的忠心”
李隆基冷冷的问。
李安轻轻摇头:“陛下,俗话说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论云南王对陛下有多忠心,但他毕竟是南诏的一国之主,是我大唐的外臣,不可不防。”
“爨地是我大唐的羁縻州,云南王就算有侵吞的心思,他敢这么做吗他就不怕朕的百万大军”
李隆基微微有些自傲。
李安淡淡一笑:“陛下,大唐兵马虽多,但地域极为辽阔,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多,此次爨地叛乱,都指望南诏分担一部分压力,还谈何进攻南诏,若南诏真的占据爨地而不走,且表面极为恭顺,陛下会征发大批军队进攻南诏吗”
“这”
李隆基愣住了,若皮逻阁真的占据爨地而不走,并极为恭顺的献上部分战利品,恬不知耻的要求将爨地并入南诏,他还真的不好办,若同意了,则大唐利益受到损失,但若是真的翻脸了,则与南诏的战争将不可避免,如此,大唐就真的是四面受敌了,联合南诏共同对抗吐蕃的战略构想也将彻底破产。
南诏是大唐培养起来的小兄弟,李隆基是最不希望与南诏兵戎相见的,为了共同对抗吐蕃的战略构想,损失爨地的偏远羁縻领土,也在可忍受的范围之内。
见李隆基陷入沉思,李安接着说道:“陛下,爨地豪强本是一片散沙,互相积怨很深,此次却团结一心与大唐作对,步调一致的有些反常,似乎是事先商量好的,而让这些平时有积怨的人坐下来商量,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背后必然有一只黑手在暗中操控。”
“李校尉口中所说的幕后黑手,指的是何人”
李隆基觉得李安的话,有那么些道理,并饶有兴趣的看向李安。未完待续。
看过盛唐不遗憾的书友还喜欢
推荐阅读: ? “父亲,我”
“好了,明白自己的身份,不要痴心妄想,去休息吧”
“是,父亲。”
高月撇了撇嘴,转身离开。
“高福,准备车架,连夜回宫。”
“是,大将军。”
虽说长安城的夜禁制度极为严格,但高力士的身份也极为特殊,没有谁敢拦他的车架。
李安目前地位还不算高,但却官拜右龙武军校尉,与夜禁巡逻的将士比较熟悉,就算碰到他们也不怕,况且,李安这次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加官进爵是免不了的,又有谁敢触这个霉头呢
奇怪,子母道大破吐蕃边军,已经足有一个多月了,怎么封赏还不下来,大唐朝廷的行政效率也太慢了吧
李安内心吐槽不已,不过倒也不急,该是自己的永远都跑不了,不该是自己的,强求也没有用,自己在东女国立下如此大功,皇帝还能不给赏赐,慢慢等就是了。
至于放走刺客该如何向李隆基解释,李安也只能先承认事实,然后用宣扬大唐皇恩,感化五诏余孽的空言来忽悠李隆基了,他相信以李隆基的胸怀,应该不至于因为这么点小事,将自己在东女国立下的大功给抹杀的。
###
大明宫紫宸殿内,大唐皇帝李隆基斜倚在龙椅之上,一边翻看奏折,一边沉思。
这一次李安在东女国立下大功,让他非常高兴,但如今,接连几位大臣上书弹劾李安,说李安故意放走行刺于诚节的刺客,有与五诏余孽勾结的企图,这让他非常烦躁。
李隆基对李安还是非常器重的,毕竟,李安年纪轻轻就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只要好好培养,将来必是大唐栋梁之才。
而眼下,这些接连而来的弹劾说明了什么,是确有其事,还是李安风头太盛,让朝中众臣心怀妒忌
“大将军,你相信这些弹劾是真的吗”
李隆基看向高力士,轻声问道。
“大家,老奴不知,不过,李校尉就在京城,大家可以召进宫,亲自问清楚,以免有所误会。”
李隆基轻轻点头:“这个李安是个难得的人才,朕很喜欢,可他还是太年轻,做事不知轻重,时不时的总要犯一些错误,宝剑仍需多多磨练才能锋利啊”
显然,李隆基相信,这件事情肯定是确有其事,毕竟,这么多大臣上奏弹劾,总不能是联合污蔑吧若无最基本的证据,这些大臣哪有这个胆子。
“大家说的是,李校尉年纪轻轻就立下如此多的功劳,日后必是我大唐护国名将,年轻人嘛的确需要多多磨练才能成才。”
李隆基轻轻一笑,突然想起章仇兼琼的奏折,昨日,在李林甫走后,他仔细的将奏折重新看了一遍,章仇兼琼在奏折的最后,痛陈将平定爨地叛乱交给南诏的严重后果,并极力推荐李安负责平叛。
刚开始,李隆基是在气头上,没有深入的去思考,待冷静下来之后,便意识到章仇兼琼所提出的建议,也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只是章仇兼琼考虑的还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大唐朝廷目前所面临的复杂局面。
后突厥、吐蕃、契丹、奚族、震国,这些强悍的游牧力量,严重的牵制了大唐朝廷的有生力量,让大唐无力将更多的战略资源往南方倾斜,负责西南防务的剑南节度使,麾下不过三万精锐边军,而且,这三万边军主要是用来牵制吐蕃的,若将其全部拿来平地爨地叛乱,防御吐蕃的力量就显得不足了。
而若是在剑南道,大规模扩军备战,则需要动用囤积在剑南道的大量战备储备物资,甚至还要调用京城的力量,如此,大唐帝国的财政压力将变得更大。
最让李隆基担忧的,是爨地处在山区,地形非常复杂,在如此复杂的地形平叛,投入两三万人马怕是不够,而且,大唐兵马并不擅长在崎岖的山地作战,在山地的战斗力也将大大减弱,长期鏖战下去,对大唐的国力将是很大的消耗。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所处的位置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自然也不会一样,李隆基身为大唐皇帝,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自然与章仇兼琼考虑的不同,这是他想要依赖南诏帮忙平定爨地叛乱的根本原因。
李安南下东女国经过益州,与章仇兼琼是有过接触的,而章仇兼琼在奏折中推荐李安平定爨地叛乱,难道这是他们二人之间商量好了的,章仇兼琼对爨地的看法,已经在奏折中表达的很清楚了,李安的看法又是什么呢
午后就要召见南诏二王子于诚节了,届时要向于诚节表明自己对云南王请战的态度,而在这之前,李隆基觉得,有必要先见见李安,听听李安对此事的看法。
“宣李安进宫。”
“是,大家。”
大明宫丹凤门,李安跳下战马,在验过身份后,牵着马匹进入了大明宫,在下马桥畔,李安将战马拴好,并跟在一名小太监的身后,向紫宸殿方向走去。
“李校尉稍后。”
小太监说着亦步亦趋的奔向紫宸殿。
李安站在紫宸殿的外面,随意欣赏周围的风景,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来紫宸殿了,对这里的环境还是比较熟悉的,不过,上一次来的时候,是大雪纷飞的冬季,而这一次却是炎热的夏季,时间足足差了半年,季节也完全颠倒了。
在冬季的时候,这里的花草树木,全都被大雪覆盖着,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而此时,却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
皇宫真好,环境优美,还有这么多人伺候着,难怪有那么多人想要当皇帝。李安心下腹诽,却绝对不敢说出来。
“李校尉,陛下让您进去。”
李安闻言快步迈入紫宸殿,见李隆基眯着眼睛看奏折,身旁的高力士也是耷着眼皮,完全不看向自己。
“臣李安参见陛下。”
李安单膝跪地,向李隆基行礼。
李隆基轻轻放下奏折,看向李安:“李校尉这次东女国之行,保归昌王无恙,挖出东女国内奸,活捉吐蕃大论兀论样郭,子母道一战,全歼吐蕃两万边军,斩杀吐蕃王子郎支都,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朕却一直没有下令封赏,心里一定很抱怨吧”
李安忙道:“臣身为陛下的臣子,为陛下分忧是本分,岂敢要求赏赐,况且,早一日受封赏和万一日受封赏,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臣相信陛下不会忘了臣立下的功勋,该赏的一定会赏的。”
“哈哈李校尉倒是会挺会说的,认准了朕会按功行赏,不过,有些事情,朕要先问问李校尉。”
“陛下请说,臣知无不言。”
李隆基点了点头,随手拿起几分奏折,递给身旁的一名小太监,看着李安,问道:“李校尉还是自己先看看吧”
小太监将几分奏折,小心翼翼的送到李安的面前,并放到李安的手中。
不用看,李安也知道奏折的内容,是有大臣弹劾他私自放跑行刺于诚节的刺客,这一点,昨日晚上,高力士已经告诉他了。
李安装模作样的将几份奏折看了一遍,低着头不说话。
“李校尉,你没有什么要跟朕说的吗”
李安挠了挠额头,故作诧异道:“陛下,此事只有微臣和几名亲信知晓,这些大臣身在京城,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
“这么说,李校尉是承认了。”
李隆基脸色一冷,表情严肃的盯着李安。
“微臣不敢欺瞒陛下,确实有几名刺客活捉后,被微臣给放了。”
李安知道此事瞒不住,索性直白的说了出来。
“李校尉倒是够坦白,说吧你为何要将刺客放走,他们可极有可能是五诏余孽,是我大唐的敌人。”
李隆基正色问道。
李安酝酿片刻:“陛下,微臣已经审过这些刺客,他们的确是五诏余孽,而且,对我大唐极为敌视。”
“既然如此,李校尉为何还要放走他们”
李隆基佩服李安的坦诚和胆量,但同时也更加疑惑,不明白李安到底是怎么想的。
“陛下,以微臣之见,杀几名五诏余孽,并不能改变他们继续敌视大唐,更不能帮助云南王解决内部祸患,毕竟,微臣也听说了,云南王在统一六诏的时候,做了很不光彩的事情,松明楼一把火烧死了五诏诏主,但同时也点燃了五诏百姓内心的怒火,这才是五诏余孽,多年不间断与云南王作对的根本原因。
微臣若是将这些刺客押往京城,或者交给南诏,他们免不了要被处死,而这样一来,五诏余孽就会将这笔账记在我大唐的头上,并更加仇视大唐,这对大唐的江山社稷极为不利,为此,微臣斗胆,对这些刺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他们不要再做无谓的牺牲,回去劝劝同伴,安安分分过日子,不要再来行刺了,效果倒还真的是不错,在接下来的一路上,刺客行刺的频率明显少了很多,过了陈仓道,就再也没有遇到刺客。”
李安一口气说出来一大堆信息。
李隆基闻言,思索了老半天,捋了捋下巴的胡须,赞赏道:“李校尉思虑深远,倒是朕误解你了,哈哈不过是几个小喽啰而已,杀之无益,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以后任何人都不许提。”
“是,陛下。”
“对了,李校尉,你从蜀中过来,对爨地的事情,应该知道不少,说说你的看法吧”
李隆基单刀直入的问。
李安蹙眉想了一下,恭敬道:“陛下,恕微臣直言,爨地反叛是小事,若让南诏全权处置,则对大唐极为不利。”
李隆基微微一愣:“继续说下去。”
“陛下,爨地豪强足有十多人,各自为政,可谓一片散沙,各豪强拥兵不过数千人马,加在一起也不过数万之众,对我大唐构不成严重威胁,而云南王雄才大略,统一六诏后,拥兵超过五万,若让其全权负责平叛,一旦平叛之后,云南王据守爨地而不撤军,爨地将尽归南诏所有,我大唐将永远失去这一片地区。”
“李校尉怀疑云南王对朕的忠心”
李隆基冷冷的问。
李安轻轻摇头:“陛下,俗话说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论云南王对陛下有多忠心,但他毕竟是南诏的一国之主,是我大唐的外臣,不可不防。”
“爨地是我大唐的羁縻州,云南王就算有侵吞的心思,他敢这么做吗他就不怕朕的百万大军”
李隆基微微有些自傲。
李安淡淡一笑:“陛下,大唐兵马虽多,但地域极为辽阔,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多,此次爨地叛乱,都指望南诏分担一部分压力,还谈何进攻南诏,若南诏真的占据爨地而不走,且表面极为恭顺,陛下会征发大批军队进攻南诏吗”
“这”
李隆基愣住了,若皮逻阁真的占据爨地而不走,并极为恭顺的献上部分战利品,恬不知耻的要求将爨地并入南诏,他还真的不好办,若同意了,则大唐利益受到损失,但若是真的翻脸了,则与南诏的战争将不可避免,如此,大唐就真的是四面受敌了,联合南诏共同对抗吐蕃的战略构想也将彻底破产。
南诏是大唐培养起来的小兄弟,李隆基是最不希望与南诏兵戎相见的,为了共同对抗吐蕃的战略构想,损失爨地的偏远羁縻领土,也在可忍受的范围之内。
见李隆基陷入沉思,李安接着说道:“陛下,爨地豪强本是一片散沙,互相积怨很深,此次却团结一心与大唐作对,步调一致的有些反常,似乎是事先商量好的,而让这些平时有积怨的人坐下来商量,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背后必然有一只黑手在暗中操控。”
“李校尉口中所说的幕后黑手,指的是何人”
李隆基觉得李安的话,有那么些道理,并饶有兴趣的看向李安。未完待续。
看过盛唐不遗憾的书友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