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海归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泼墨文学 www.pomo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谁都知道新帝对大臣的耐性远远不如先帝,先帝时期,比起历朝历代的皇帝来,算是重视文人的,对待下头的时候也多有怀柔政策,除去两次太子之乱的时候,杀文人的事情还是稍有发生的,但如今的新帝却不同,若是跟他对着干,谁知道什么时候就被盖上一个罪名拖出去斩了。
文人最怕的是什么,不是死,而是千古留名,留下的还是臭名声,偏偏朱成皓一手建立了锦衣卫,干的就是监视大臣的行当,只要是个人,当官的哪有几个不偷腥的,不是家里头有问题,就是家外头有问题,几次下来知道了锦衣卫的厉害之处,大臣们也不敢再过分“刚直”,也是幸好锦衣卫只听令行事,不会逮着谁就咬谁。
若是这些大臣们知道,锦衣卫的产生,也是贺文麒在背后推动,那时候朱成皓被几面夹击,日子难过的很,他回想着历代皇帝的做法,将自己的想法一提,才导致锦衣卫重出江湖,倒是成了皇帝手中另一把利剑。只可惜,这一点永远不会有人知道,大臣们最为厌恶的是锦衣卫指挥使,而不是无人所知的贺文麒。
在京当官的都知道,朱成皓十分信任贺文麒,这位户部左侍郎官职不算顶好的,但能在两代帝皇手中频频升官,肯定是有些本事。加上贺文麒好歹是探花郎出生,回京时候屡有政绩,渐渐的他们也是服了。毕竟这位从南中回来,带来的政绩确实是前头那几人远远不如的不是!
私下里,消息灵通的朝臣也隐约知道,贺文麒不但是朱成皓的亲信,这两位还是青梅竹马的关系,看看如今的寒山寺,若是真的如他们猜测,这两位从小认识,那关系可就铁了去了,除非是贺文麒真的侵犯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也不会故意跟着这位天子近臣,备受百姓称赞的贺青天对着干。
比起贺文麒,作为朱成皓的喉舌,状元郎程允却是拉的一手好仇恨,贺文麒不是多么圣母的人,既然这些都是这位状元郎自己想要的,他何必强人所难。与公与私,程允站在朝臣们的对立面,对他而言都只有好处,没看见最近一段时间,他与大臣们的关系都好了许多,这些人看不惯程允,又怕朱成皓的龙威,打算从他这边打听一些消息出来呢。
日子就这样热热闹闹的过去,又过了一年,如今贺亦轩已经五岁,叫名都到了七岁,读书习字很有几分天分,贺文麒私下也会把自己两辈子的经验慢慢传授给他,小孩子在书院里头备受称赞,倒是并不显得骄傲,有些得意却假装谦逊的模样,每每都看得贺文麒觉得好笑。
李氏年纪一年年大起来,虽然古代的女子,除了管理家事其实也没啥其他的事情,但贺文麒却心疼老娘,把家里头大半的事情都交给了木管家,反正这位是皇帝□□出来的人。内宅里头,请来的几个嬷嬷也能打打下手,这般一来,李氏倒是轻松了许多,还有时间为孙子儿子亲手做几件衣裳。
等到来年入秋,远去的船只却还是没有消息,算算时间已经一年出头,按着原先的计划,船只应该早就回来了才是。这般一来,朝中难免有些不同的声音发难,贺文麒心中也是焦虑,若是这次出海不成功,将来他想要再一次推动大规模的下西洋,恐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即使是朱成皓,也会考虑的更多一些。
因为心中焦虑,入秋之后,户部的事情又十分繁杂,没几天的功夫,贺文麒的嘴角就生出一串燎泡来,让李氏看着心疼不已,拘着贺亦轩不让他缠着贺文麒,又每天亲自做了凉茶送到户部。
朱成皓看着也是心疼,特意派了一次太医过去,一看果然是心火太旺,贺文麒也知道自己这样的状态不好,勉强将担忧压下去,总不能让家里头老娘跟着一起担心不是,即使出海失败了,也就是他的政绩差一些,朱成皓总不至于将自己治罪才是。
这般想着,贺文麒心中倒是放松了一些,嘴角的燎泡也渐渐褪去,等他的脸颊再一次恢复光洁的时候,船队的消息终于传来,原来在船队归国的时候,居然遇上了大风浪,一度迷失了方向,幸好船上还带着几个钦天监的人,好歹能分辨方向,这才能终于安然归来。
即使这般,出海时候的船只,也已经少了十几艘,据说这已经是比私自出海幸运很多的事情了,那几艘船带着船上的人,一起留在了异域他乡,而归来的人,一个个都是面带喜色,他们知道,一旦归国,就能获得极大的荣誉。
历朝带去的茶叶、丝绸、陶瓷等等,在其他的国家果然卖出了极好的价格,而船队并没有直接带着银子回来,反倒是换来了不少的香料、染料、珠宝,甚至还有许多贺文麒特意吩咐的农作物种子。
此次出发的船队足足有两百艘,带去的人也有二三万,成功回来的也还有一百多艘,每艘宝船上头载满了活物,一到达沿海地带,就引来了极大的关注,百姓们看个热闹,剩下的都是朝廷的事情,贺文麒默默盘算着自己能赚到多少,随即又被那些农作物吸引了目光。
历朝还没有土豆,番薯玉米这些高产出的农作物,而这一次出海,显然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贺文麒的关注点显然与大部分的官员都不同,比起这些从未见过的农作物,大臣们显然对这次下西洋历朝大国风范宣扬了多少地方,得来了多少稀罕的东西,穿上装载的货物最后要如何处理更感兴趣一些。
为此,户部再一次忙得脚不沾地,贺文麒不得不放开自己最为关心的农作物,先把带来的货物进行处理。
不得不说,出海真的是一件赚钱的事情,更别说这么大的船队,运输出去那么多的货物,即使损失了十几艘船只,也是一个暴利的买卖。
等回来船只的货物有条不紊的处理完毕,户部再一次丰盈起来,从先帝时期至今,国库还是第一次被装满,好吧,事实上是装满了都不止,更别说那些军队的费用,户部再也不用操心拆东墙补西墙了。
黄立一直都是站在厉武帝这边的,但看到一点点丰盈起来的国库,对贺文麒打心底里佩服,这位年老的大人好几次拍着贺文麒的肩头夸赞,转头再一次埋在船队之中,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获。
看着黄大人的一番操作,贺文麒也不由感慨,姜还是老的辣,在开源方面自己比黄大人有远见,但在节流方面恐怕是大大不如。
官府的东西往外卖,自然是要通过皇商的,而这么大的份额,自然不可能是一家能吞得下的,也幸亏历朝地大物博,如今老百姓的日子也好过起来,不然这么多的货物,想要处理完毕也是一件难办的事情。
值得一说的是,李察氏的娘家,也是大商人的察家求上门来,想要从里头分一杯羹,谁都知道海上贸易的利润有多大,如今朝廷对外招收皇商,都是户部负责的事情,贺文麒好歹是户部侍郎,察家不求能当那个最大的,能稍微分到一些,对他们而言就是极大的好处。
贺文麒倒是没有一口拒绝,他手中也有一批货物,比他当初出资的远远多一些,那是朱成皓见国库丰盈,给自己手底下官员的私利。这些东西,自然也是需要人去处理的。
再有一个,察家在京城虽然不算一流的商家,但信用一直不错,让他们分一杯羹也不是难事儿。
这种时候,户部多多少少有在打点,无论过了多少年,中州都是人情社会,只要不是贪赃枉法的事儿,别人看在眼中也不会多嘴。
贺文麒稍微疏通了一番,以他如今在户部的地位,其实也不过是一句话的吩咐,察家果然分到了一部分,当然,丑话都要说在前头,若是察家做小动作,翻脸不认人,贺文麒自问也是做得出来的。
察家一直以来都是商户,虽然皇商也是商,但到底是身份不同,比起一般的商人来不知道贵重了多少,这可是求都求不来的事情。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察家上上下下自然是打起精神来,若是谁敢办砸了事儿,察家祖宗都饶不了他。
察家如今算是知道权势的好处了,若是没有贺文麒在,他们这样二流的商家,哪里能□□去这件事,就是如今这般,若不是看在贺文麒的面子,谁家不要来踩一脚,即使接到了活儿,他们也是干不长的。
察家与贺家毕竟只是远亲,说起来李察氏虽然是李大舅的嫡妻,但谁都知道,李大舅跟李氏的关系并不太好,姐弟两个并不亲近,李氏对李大舅甚至还不如李察氏呢。这些年察家跟贺家,也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有走动,虽然送的礼不少,到底是疏远了一些。
察家心中打着注意,可着劲的要拉进两家的关系,若是以后朝廷还要派船出海,这样的好事儿察家怎么能落下,不说别的,贺文麒手中那些东西,就足够他们大大赚一笔了。带着这样的心思,察家大嫂看着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狠了狠心,暗道贺文麒不是还未娶继室吗,自家女儿虽然门第低了一些,但胜在年纪小,花容月貌不说,嫁妆肯定也丰厚的可以。
谁知道察家把这个心思跟李察氏提了一提,李察氏心中一惊,感觉让他们打消这个念头,士农工商,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别看察家一直比李家风光,当年要不是李家没落了,李察氏还嫁不进去呢,除非是不要脸只看嫁妆的,谁家愿意娶一个商人子弟做媳妇。
察家还要再说,李察氏冷笑一声,别以为她不知道自家娘家的意思,还不是觉得自家知礼不如文麒有出息吗,当初文麒还未回来的时候,她倒是真想过给知礼娶娘家的外甥女,谁知道娘家大嫂一口就回绝了,如今倒是好,上赶着倒贴了,想到如今的媳妇的品行,李察氏暗道幸好当初没把婚事定下来,不然不是亏待了儿子。
李察氏也不说别的,将往贺家递过话的人家一一列举,不说嫁妆,五品以下都是少的,察家的人一听不免咋舌,又有些不愿意放弃这个好机会,想让李察氏在中间转圜一下。
只可惜李察氏哪里肯做,如今这般,娘家总不能忘了自己的好处,若是真的给两边牵上线,她这个媒人早晚都要被扔过墙。
再有一个,在李察氏看来,李氏的要求高着呢,第一个媳妇虽然是南中当地土司的女儿,但据说嫁妆都能比得上公主娘娘了,偶尔贺亦轩随身带着的玉佩,她看着都觉得眼热。
如今贺文麒又是升官又是发财的,李氏还能要一般门第的姑娘不成,若不是要求太高,她也不至于挑剔了这么些年。
越听察家越是犹豫,再加上李察氏也不愿意两厢说和,他们也不敢贸贸然的找上门去,说到底,两家的门第相差太大。
察玉芬倒是知道一些自家爹娘的主意,她见过贺文麒一次,对他的样貌也是满意的,平白多了一些情思,到了最后却是无望。
这边察家还在犹豫,那边贺家却迎来了大好事,贺文麒又升官了,虽然比不上之前连跳几级的风光,却是从户部左侍郎一下子升到了中书省,成了从二品的参知政事。谁都知道中书省是什么地方,那就是宰相培训营,历朝皇帝最为倚重的人才能进去的地方。
参政其实并不是讨喜的职务,他没有具体的分工,只是协助宰相处理各方面的政事,如今的丞相大人名讳于拾,如今已经七十多岁,在历朝是个难得的历经三朝还在位的官员,在朱成皓上位之后,这位老大人才坐上了宰相的位置。
这位于拾大人历来备受称赞,是个刚直不阿的人,对于年轻人也不会打压,最重要的是,贺文麒虽然算起来是这位大人的直属属下,但到了新的岗位,最主要的还是伴君,倒是比翰林院的那些更像是天子近臣,于拾心中有些明白皇帝的打算,对着贺文麒也是和和气气,倒是让一竿子不服气的人无话可说。
贺文麒这一次的升职也是有缘故,谁让大家都知道,开海禁就是这位捣鼓出来的,如今看着国库红红火火的样子,就知道当初他提出的建议有多好,无论如何,贺文麒都是记了收功,这样一来,直接进了中书省,倒也不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事情,毕竟这次海归而来的大人们,多多少少都给予了升职的奖励。
谁都知道新帝对大臣的耐性远远不如先帝,先帝时期,比起历朝历代的皇帝来,算是重视文人的,对待下头的时候也多有怀柔政策,除去两次太子之乱的时候,杀文人的事情还是稍有发生的,但如今的新帝却不同,若是跟他对着干,谁知道什么时候就被盖上一个罪名拖出去斩了。
文人最怕的是什么,不是死,而是千古留名,留下的还是臭名声,偏偏朱成皓一手建立了锦衣卫,干的就是监视大臣的行当,只要是个人,当官的哪有几个不偷腥的,不是家里头有问题,就是家外头有问题,几次下来知道了锦衣卫的厉害之处,大臣们也不敢再过分“刚直”,也是幸好锦衣卫只听令行事,不会逮着谁就咬谁。
若是这些大臣们知道,锦衣卫的产生,也是贺文麒在背后推动,那时候朱成皓被几面夹击,日子难过的很,他回想着历代皇帝的做法,将自己的想法一提,才导致锦衣卫重出江湖,倒是成了皇帝手中另一把利剑。只可惜,这一点永远不会有人知道,大臣们最为厌恶的是锦衣卫指挥使,而不是无人所知的贺文麒。
在京当官的都知道,朱成皓十分信任贺文麒,这位户部左侍郎官职不算顶好的,但能在两代帝皇手中频频升官,肯定是有些本事。加上贺文麒好歹是探花郎出生,回京时候屡有政绩,渐渐的他们也是服了。毕竟这位从南中回来,带来的政绩确实是前头那几人远远不如的不是!
私下里,消息灵通的朝臣也隐约知道,贺文麒不但是朱成皓的亲信,这两位还是青梅竹马的关系,看看如今的寒山寺,若是真的如他们猜测,这两位从小认识,那关系可就铁了去了,除非是贺文麒真的侵犯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也不会故意跟着这位天子近臣,备受百姓称赞的贺青天对着干。
比起贺文麒,作为朱成皓的喉舌,状元郎程允却是拉的一手好仇恨,贺文麒不是多么圣母的人,既然这些都是这位状元郎自己想要的,他何必强人所难。与公与私,程允站在朝臣们的对立面,对他而言都只有好处,没看见最近一段时间,他与大臣们的关系都好了许多,这些人看不惯程允,又怕朱成皓的龙威,打算从他这边打听一些消息出来呢。
日子就这样热热闹闹的过去,又过了一年,如今贺亦轩已经五岁,叫名都到了七岁,读书习字很有几分天分,贺文麒私下也会把自己两辈子的经验慢慢传授给他,小孩子在书院里头备受称赞,倒是并不显得骄傲,有些得意却假装谦逊的模样,每每都看得贺文麒觉得好笑。
李氏年纪一年年大起来,虽然古代的女子,除了管理家事其实也没啥其他的事情,但贺文麒却心疼老娘,把家里头大半的事情都交给了木管家,反正这位是皇帝□□出来的人。内宅里头,请来的几个嬷嬷也能打打下手,这般一来,李氏倒是轻松了许多,还有时间为孙子儿子亲手做几件衣裳。
等到来年入秋,远去的船只却还是没有消息,算算时间已经一年出头,按着原先的计划,船只应该早就回来了才是。这般一来,朝中难免有些不同的声音发难,贺文麒心中也是焦虑,若是这次出海不成功,将来他想要再一次推动大规模的下西洋,恐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即使是朱成皓,也会考虑的更多一些。
因为心中焦虑,入秋之后,户部的事情又十分繁杂,没几天的功夫,贺文麒的嘴角就生出一串燎泡来,让李氏看着心疼不已,拘着贺亦轩不让他缠着贺文麒,又每天亲自做了凉茶送到户部。
朱成皓看着也是心疼,特意派了一次太医过去,一看果然是心火太旺,贺文麒也知道自己这样的状态不好,勉强将担忧压下去,总不能让家里头老娘跟着一起担心不是,即使出海失败了,也就是他的政绩差一些,朱成皓总不至于将自己治罪才是。
这般想着,贺文麒心中倒是放松了一些,嘴角的燎泡也渐渐褪去,等他的脸颊再一次恢复光洁的时候,船队的消息终于传来,原来在船队归国的时候,居然遇上了大风浪,一度迷失了方向,幸好船上还带着几个钦天监的人,好歹能分辨方向,这才能终于安然归来。
即使这般,出海时候的船只,也已经少了十几艘,据说这已经是比私自出海幸运很多的事情了,那几艘船带着船上的人,一起留在了异域他乡,而归来的人,一个个都是面带喜色,他们知道,一旦归国,就能获得极大的荣誉。
历朝带去的茶叶、丝绸、陶瓷等等,在其他的国家果然卖出了极好的价格,而船队并没有直接带着银子回来,反倒是换来了不少的香料、染料、珠宝,甚至还有许多贺文麒特意吩咐的农作物种子。
此次出发的船队足足有两百艘,带去的人也有二三万,成功回来的也还有一百多艘,每艘宝船上头载满了活物,一到达沿海地带,就引来了极大的关注,百姓们看个热闹,剩下的都是朝廷的事情,贺文麒默默盘算着自己能赚到多少,随即又被那些农作物吸引了目光。
历朝还没有土豆,番薯玉米这些高产出的农作物,而这一次出海,显然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贺文麒的关注点显然与大部分的官员都不同,比起这些从未见过的农作物,大臣们显然对这次下西洋历朝大国风范宣扬了多少地方,得来了多少稀罕的东西,穿上装载的货物最后要如何处理更感兴趣一些。
为此,户部再一次忙得脚不沾地,贺文麒不得不放开自己最为关心的农作物,先把带来的货物进行处理。
不得不说,出海真的是一件赚钱的事情,更别说这么大的船队,运输出去那么多的货物,即使损失了十几艘船只,也是一个暴利的买卖。
等回来船只的货物有条不紊的处理完毕,户部再一次丰盈起来,从先帝时期至今,国库还是第一次被装满,好吧,事实上是装满了都不止,更别说那些军队的费用,户部再也不用操心拆东墙补西墙了。
黄立一直都是站在厉武帝这边的,但看到一点点丰盈起来的国库,对贺文麒打心底里佩服,这位年老的大人好几次拍着贺文麒的肩头夸赞,转头再一次埋在船队之中,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获。
看着黄大人的一番操作,贺文麒也不由感慨,姜还是老的辣,在开源方面自己比黄大人有远见,但在节流方面恐怕是大大不如。
官府的东西往外卖,自然是要通过皇商的,而这么大的份额,自然不可能是一家能吞得下的,也幸亏历朝地大物博,如今老百姓的日子也好过起来,不然这么多的货物,想要处理完毕也是一件难办的事情。
值得一说的是,李察氏的娘家,也是大商人的察家求上门来,想要从里头分一杯羹,谁都知道海上贸易的利润有多大,如今朝廷对外招收皇商,都是户部负责的事情,贺文麒好歹是户部侍郎,察家不求能当那个最大的,能稍微分到一些,对他们而言就是极大的好处。
贺文麒倒是没有一口拒绝,他手中也有一批货物,比他当初出资的远远多一些,那是朱成皓见国库丰盈,给自己手底下官员的私利。这些东西,自然也是需要人去处理的。
再有一个,察家在京城虽然不算一流的商家,但信用一直不错,让他们分一杯羹也不是难事儿。
这种时候,户部多多少少有在打点,无论过了多少年,中州都是人情社会,只要不是贪赃枉法的事儿,别人看在眼中也不会多嘴。
贺文麒稍微疏通了一番,以他如今在户部的地位,其实也不过是一句话的吩咐,察家果然分到了一部分,当然,丑话都要说在前头,若是察家做小动作,翻脸不认人,贺文麒自问也是做得出来的。
察家一直以来都是商户,虽然皇商也是商,但到底是身份不同,比起一般的商人来不知道贵重了多少,这可是求都求不来的事情。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察家上上下下自然是打起精神来,若是谁敢办砸了事儿,察家祖宗都饶不了他。
察家如今算是知道权势的好处了,若是没有贺文麒在,他们这样二流的商家,哪里能□□去这件事,就是如今这般,若不是看在贺文麒的面子,谁家不要来踩一脚,即使接到了活儿,他们也是干不长的。
察家与贺家毕竟只是远亲,说起来李察氏虽然是李大舅的嫡妻,但谁都知道,李大舅跟李氏的关系并不太好,姐弟两个并不亲近,李氏对李大舅甚至还不如李察氏呢。这些年察家跟贺家,也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有走动,虽然送的礼不少,到底是疏远了一些。
察家心中打着注意,可着劲的要拉进两家的关系,若是以后朝廷还要派船出海,这样的好事儿察家怎么能落下,不说别的,贺文麒手中那些东西,就足够他们大大赚一笔了。带着这样的心思,察家大嫂看着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狠了狠心,暗道贺文麒不是还未娶继室吗,自家女儿虽然门第低了一些,但胜在年纪小,花容月貌不说,嫁妆肯定也丰厚的可以。
谁知道察家把这个心思跟李察氏提了一提,李察氏心中一惊,感觉让他们打消这个念头,士农工商,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别看察家一直比李家风光,当年要不是李家没落了,李察氏还嫁不进去呢,除非是不要脸只看嫁妆的,谁家愿意娶一个商人子弟做媳妇。
察家还要再说,李察氏冷笑一声,别以为她不知道自家娘家的意思,还不是觉得自家知礼不如文麒有出息吗,当初文麒还未回来的时候,她倒是真想过给知礼娶娘家的外甥女,谁知道娘家大嫂一口就回绝了,如今倒是好,上赶着倒贴了,想到如今的媳妇的品行,李察氏暗道幸好当初没把婚事定下来,不然不是亏待了儿子。
李察氏也不说别的,将往贺家递过话的人家一一列举,不说嫁妆,五品以下都是少的,察家的人一听不免咋舌,又有些不愿意放弃这个好机会,想让李察氏在中间转圜一下。
只可惜李察氏哪里肯做,如今这般,娘家总不能忘了自己的好处,若是真的给两边牵上线,她这个媒人早晚都要被扔过墙。
再有一个,在李察氏看来,李氏的要求高着呢,第一个媳妇虽然是南中当地土司的女儿,但据说嫁妆都能比得上公主娘娘了,偶尔贺亦轩随身带着的玉佩,她看着都觉得眼热。
如今贺文麒又是升官又是发财的,李氏还能要一般门第的姑娘不成,若不是要求太高,她也不至于挑剔了这么些年。
越听察家越是犹豫,再加上李察氏也不愿意两厢说和,他们也不敢贸贸然的找上门去,说到底,两家的门第相差太大。
察玉芬倒是知道一些自家爹娘的主意,她见过贺文麒一次,对他的样貌也是满意的,平白多了一些情思,到了最后却是无望。
这边察家还在犹豫,那边贺家却迎来了大好事,贺文麒又升官了,虽然比不上之前连跳几级的风光,却是从户部左侍郎一下子升到了中书省,成了从二品的参知政事。谁都知道中书省是什么地方,那就是宰相培训营,历朝皇帝最为倚重的人才能进去的地方。
参政其实并不是讨喜的职务,他没有具体的分工,只是协助宰相处理各方面的政事,如今的丞相大人名讳于拾,如今已经七十多岁,在历朝是个难得的历经三朝还在位的官员,在朱成皓上位之后,这位老大人才坐上了宰相的位置。
这位于拾大人历来备受称赞,是个刚直不阿的人,对于年轻人也不会打压,最重要的是,贺文麒虽然算起来是这位大人的直属属下,但到了新的岗位,最主要的还是伴君,倒是比翰林院的那些更像是天子近臣,于拾心中有些明白皇帝的打算,对着贺文麒也是和和气气,倒是让一竿子不服气的人无话可说。
贺文麒这一次的升职也是有缘故,谁让大家都知道,开海禁就是这位捣鼓出来的,如今看着国库红红火火的样子,就知道当初他提出的建议有多好,无论如何,贺文麒都是记了收功,这样一来,直接进了中书省,倒也不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事情,毕竟这次海归而来的大人们,多多少少都给予了升职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