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1)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泼墨文学 www.pomo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317章 (1)
朱温从敬翔的转变中了解到重要的信息,什么信息?才能非凡、随机应变,这正是他现在最需要的,在这种乱世,城头变幻大王旗,局势变幻莫测,只有高度的灵活性,才能保证势力的生存。朱温将敬翔召来,交谈了一段时间,两人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仿佛是在冥冥中找到了另一半。
不过朱温轻易不相信别人,他决定考验考验敬翔,于是问道:“听说你在读《春秋》,《春秋》所记何事?”
敬翔轻描淡写的回答:“诸侯争战之事耳。”
朱温不屑地问:“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
敬翔从容答道:“兵者诡道,宜其变化无穷。若复如春秋时,则所谓务虚名而丧其实效,大王之事去矣。”
朱温大喜过忘,立刻任命敬翔为负责起草文书奏章的馆驿巡官,再也不用帮普通士兵写信了。当时朱温正在和黄巢余部交战,敬翔时时为朱温谋划,每事必中,而且敌我双方,朱温对此非常满意。到后来,朱温每次出征,都少不了敬翔在身边。敬翔也的确才思敏捷,举轻若重,举重若轻,屡次帮助朱温渡过难关。朱温欣然,对敬翔越发信任。
刚开始叛变到唐廷的时候,因为总是担心部下对自己不利,朱温喜怒无常,好像对每个将领都充满了怀疑,他尤其担心昔日的兄弟会因为黄巢的事情对自己下毒手,故“多权数,将佐莫测其所为”,但是这位敬翔就是有牛,竟然能猜出朱温的心思,文武官员中 “惟敬翔能逆知之,往往助其所不及。”同时,敬翔和朱温的妻子张惠一起,救下了许多有能力的将领,例如孟绝海和邓天王都曾经被朱温责罚,最后是两人合力救下的。
朱温心怀不轨,日夜都在梦想着扩张自己的地盘,但是觉得自己兵力不足,每每想大张旗鼓,招兵买马,又怕四境强敌发难。因此心情郁然,刚好其时宣武军逃兵颇多,朱温因为此烦恼,此时敬翔献上一条妙计。敬翔的计谋是“令麾下将士诈为叛者而逃,奏于主上及告四邻,以自袭叛徒为名。”这样攻掠四境强敌,网罗将士,师出有名,别人还无话可说,何愁大事不定?
这的确是条奇计,奇就奇在出他人之所料,能打着“堂堂正正”的旗号,在人们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实现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朱温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合理合法的。朱温使用了这条计谋,果然是得心应手,想打谁,就打谁,想怎么打,就怎么打,那真叫一个爽。兵力一出,“而致众十倍”。怎不让朱温喜不自胜,连呼“天降奇人,以佐于吾”。当然,这条计策到后来就使不通了,周围的势力再也不肯接受宣武军的叛军,抓到了就地斩首,不给朱温开战的借口。
好像敬翔这样有能力之人,竟然投到了朱温的麾下,对于刘鼎来说,只能用助纣为虐,明珠投暗等成语来形容。敬翔和朱温完全是两个极端的人,却走到了一起,还结合的如此紧密,实在是令人叹息。要怪只能怪当时的环境如此,才会孕育如此的怪胎。晚唐朝政**、黑暗,是非被颠倒,人才遭荼毒,宦官、藩镇和权臣为争权夺利互相吞噬,到最后只剩下一些凶禽猛兽称王称霸,稍有良心人性的人,都已经死光了。
好像敬翔这样的谋士,根本找不到刘备那样的明主,只好将就着吧,是啊,就着吧。敬翔喜欢谋略,这种喜欢不仅停留在理论战略层面上,而且是要落到实处,在操作层面上显出奇效。他希望自己有用武之地,需要一个可以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的平台。而朱温恰恰能为他提供这么一个平台。所以敬翔为朱温所用就不会令人觉得奇怪了。
这就是知遇之恩,你也可以说是臭味相投!要想打败朱温,首先就要消除敬翔的威胁。然而,敬翔时刻都追随在朱温的身边,就如同刘鼎不能离开艾飞雨一样,在朱温的身边,同样有精锐的卫士警戒,刺杀这种手段,基本上是没有太大效果的。一次刺杀不成,以后就永远都没有机会了。
刘鼎若有所思的说道:“朱温和敬翔,有无离间的可能?”
艾飞雨摇头说道:“很难。”
刘鼎沉默不语了。
艾飞雨示意顺治推着自己继续前进。
前面是一条小河沟,沟里的水散发着轻微的臭味,幸好有风吹来,将臭味逐渐的驱散。
艾飞雨慢慢的说道:“朱温和敬翔相得益彰,淮西军必定不是他们的对手,宣武军最终必定可以平定中原。东到宋州,西到蔡州,南到毫州,北到滑州,都将是宣武军的地盘。这块土地在战乱中破坏的最严重,十室九空,赤地千里,但是一旦有适当的措施,生产力的恢复也是最快的。只要有二十年的时间,这里就可以恢复到开元盛世的水平。”
刘鼎怀疑的说道:“三眼都的急报,淮西军正以许州为出发地,拼命攻打汴州、陈州,淮西军的兵力是宣武军的十倍,现在将宣武军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你凭什么断定宣武军一定会取得胜利呢?”
艾飞雨自信的说道:“此战朱温必胜,飞雨敢和大人打赌。”
刘鼎神色凝重的说道:“我只想知道为什么。”
艾飞雨同样神色凝重的说道:“宣武军内部,有很多出色的人才,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否认的。正是这些人才支撑起了宣武军的半壁江山。宣武军的将领都来自原来的起义军,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心理素质很过硬,在稳定士兵情绪方面也很有办法。淮西军越是打压,宣武军越是上下一心,奋力反击。从目前的情况看,淮西军可以迫使宣武军暂时后退,可是想要歼灭宣武军,完全不可能。”
微微顿了顿,他慢慢的说道:“朱温此人,善打下风仗,每每有反败为胜的能力,只可惜一般人很少注意到这一点。昔日他驻守同州九个月,孟楷不给援兵,他手上只有不足万人的兵力,顶住了王重荣的七万大军,等他撤离前线的时候,竟然还有七千人,可见其对兵力损耗有严格的控制。他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利用战场俘虏来弥补自己的损耗,他为此还专门总结了一套有效的瓦解俘虏的办法,传授给宣武军的各个将领。”
“此次,宣武军兵力虽然处于劣势,可是宣武军通过反击等手段,同样抓到了不少的淮西军俘虏,朱温将这部分俘虏补充到部队,兵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略有上升。淮西军的攻击虽然凶猛,却不能有效摧毁宣武军的防线,时间拖得越长,对于淮西军越是不利。况且,在战前,朱温已经派庞师古、朱珍前往山东招兵,只要庞师古或者朱珍任何一人带领生力军回来,朱温都会反败为胜的。”
第317章 (1)
朱温从敬翔的转变中了解到重要的信息,什么信息?才能非凡、随机应变,这正是他现在最需要的,在这种乱世,城头变幻大王旗,局势变幻莫测,只有高度的灵活性,才能保证势力的生存。朱温将敬翔召来,交谈了一段时间,两人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仿佛是在冥冥中找到了另一半。
不过朱温轻易不相信别人,他决定考验考验敬翔,于是问道:“听说你在读《春秋》,《春秋》所记何事?”
敬翔轻描淡写的回答:“诸侯争战之事耳。”
朱温不屑地问:“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
敬翔从容答道:“兵者诡道,宜其变化无穷。若复如春秋时,则所谓务虚名而丧其实效,大王之事去矣。”
朱温大喜过忘,立刻任命敬翔为负责起草文书奏章的馆驿巡官,再也不用帮普通士兵写信了。当时朱温正在和黄巢余部交战,敬翔时时为朱温谋划,每事必中,而且敌我双方,朱温对此非常满意。到后来,朱温每次出征,都少不了敬翔在身边。敬翔也的确才思敏捷,举轻若重,举重若轻,屡次帮助朱温渡过难关。朱温欣然,对敬翔越发信任。
刚开始叛变到唐廷的时候,因为总是担心部下对自己不利,朱温喜怒无常,好像对每个将领都充满了怀疑,他尤其担心昔日的兄弟会因为黄巢的事情对自己下毒手,故“多权数,将佐莫测其所为”,但是这位敬翔就是有牛,竟然能猜出朱温的心思,文武官员中 “惟敬翔能逆知之,往往助其所不及。”同时,敬翔和朱温的妻子张惠一起,救下了许多有能力的将领,例如孟绝海和邓天王都曾经被朱温责罚,最后是两人合力救下的。
朱温心怀不轨,日夜都在梦想着扩张自己的地盘,但是觉得自己兵力不足,每每想大张旗鼓,招兵买马,又怕四境强敌发难。因此心情郁然,刚好其时宣武军逃兵颇多,朱温因为此烦恼,此时敬翔献上一条妙计。敬翔的计谋是“令麾下将士诈为叛者而逃,奏于主上及告四邻,以自袭叛徒为名。”这样攻掠四境强敌,网罗将士,师出有名,别人还无话可说,何愁大事不定?
这的确是条奇计,奇就奇在出他人之所料,能打着“堂堂正正”的旗号,在人们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实现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朱温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合理合法的。朱温使用了这条计谋,果然是得心应手,想打谁,就打谁,想怎么打,就怎么打,那真叫一个爽。兵力一出,“而致众十倍”。怎不让朱温喜不自胜,连呼“天降奇人,以佐于吾”。当然,这条计策到后来就使不通了,周围的势力再也不肯接受宣武军的叛军,抓到了就地斩首,不给朱温开战的借口。
好像敬翔这样有能力之人,竟然投到了朱温的麾下,对于刘鼎来说,只能用助纣为虐,明珠投暗等成语来形容。敬翔和朱温完全是两个极端的人,却走到了一起,还结合的如此紧密,实在是令人叹息。要怪只能怪当时的环境如此,才会孕育如此的怪胎。晚唐朝政**、黑暗,是非被颠倒,人才遭荼毒,宦官、藩镇和权臣为争权夺利互相吞噬,到最后只剩下一些凶禽猛兽称王称霸,稍有良心人性的人,都已经死光了。
好像敬翔这样的谋士,根本找不到刘备那样的明主,只好将就着吧,是啊,就着吧。敬翔喜欢谋略,这种喜欢不仅停留在理论战略层面上,而且是要落到实处,在操作层面上显出奇效。他希望自己有用武之地,需要一个可以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的平台。而朱温恰恰能为他提供这么一个平台。所以敬翔为朱温所用就不会令人觉得奇怪了。
这就是知遇之恩,你也可以说是臭味相投!要想打败朱温,首先就要消除敬翔的威胁。然而,敬翔时刻都追随在朱温的身边,就如同刘鼎不能离开艾飞雨一样,在朱温的身边,同样有精锐的卫士警戒,刺杀这种手段,基本上是没有太大效果的。一次刺杀不成,以后就永远都没有机会了。
刘鼎若有所思的说道:“朱温和敬翔,有无离间的可能?”
艾飞雨摇头说道:“很难。”
刘鼎沉默不语了。
艾飞雨示意顺治推着自己继续前进。
前面是一条小河沟,沟里的水散发着轻微的臭味,幸好有风吹来,将臭味逐渐的驱散。
艾飞雨慢慢的说道:“朱温和敬翔相得益彰,淮西军必定不是他们的对手,宣武军最终必定可以平定中原。东到宋州,西到蔡州,南到毫州,北到滑州,都将是宣武军的地盘。这块土地在战乱中破坏的最严重,十室九空,赤地千里,但是一旦有适当的措施,生产力的恢复也是最快的。只要有二十年的时间,这里就可以恢复到开元盛世的水平。”
刘鼎怀疑的说道:“三眼都的急报,淮西军正以许州为出发地,拼命攻打汴州、陈州,淮西军的兵力是宣武军的十倍,现在将宣武军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你凭什么断定宣武军一定会取得胜利呢?”
艾飞雨自信的说道:“此战朱温必胜,飞雨敢和大人打赌。”
刘鼎神色凝重的说道:“我只想知道为什么。”
艾飞雨同样神色凝重的说道:“宣武军内部,有很多出色的人才,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否认的。正是这些人才支撑起了宣武军的半壁江山。宣武军的将领都来自原来的起义军,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心理素质很过硬,在稳定士兵情绪方面也很有办法。淮西军越是打压,宣武军越是上下一心,奋力反击。从目前的情况看,淮西军可以迫使宣武军暂时后退,可是想要歼灭宣武军,完全不可能。”
微微顿了顿,他慢慢的说道:“朱温此人,善打下风仗,每每有反败为胜的能力,只可惜一般人很少注意到这一点。昔日他驻守同州九个月,孟楷不给援兵,他手上只有不足万人的兵力,顶住了王重荣的七万大军,等他撤离前线的时候,竟然还有七千人,可见其对兵力损耗有严格的控制。他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利用战场俘虏来弥补自己的损耗,他为此还专门总结了一套有效的瓦解俘虏的办法,传授给宣武军的各个将领。”
“此次,宣武军兵力虽然处于劣势,可是宣武军通过反击等手段,同样抓到了不少的淮西军俘虏,朱温将这部分俘虏补充到部队,兵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略有上升。淮西军的攻击虽然凶猛,却不能有效摧毁宣武军的防线,时间拖得越长,对于淮西军越是不利。况且,在战前,朱温已经派庞师古、朱珍前往山东招兵,只要庞师古或者朱珍任何一人带领生力军回来,朱温都会反败为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