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服软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泼墨文学 www.pomo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次入关随着他们一路顺风,无惊无险的一路直下两千多里,深入大明腹地大掠而归,建奴军这小半年之中,几乎罕遇敌手,极少吃什么败仗,就算是偶尔遭遇明军偷袭,也都是小股战斗,吃点亏也算不得什么。
他们从来没有吃过一场像样的败仗,以至于这些建奴兵将们这段时间,早已是鼻孔朝天,已经到了不可一世的程度,自信心可以说是到了爆棚的地步,自以为他们已经天下无敌,就连那些蒙古八旗以及投降他们的汉兵,都觉得他们已经太了不得了。
这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是非常好的现象,可以使这支军队充满自信,不惧任何敌人,可以让兵将们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强的战斗力,如果从贬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傲慢,但是从褒义上来说,这却是一种军人的荣誉感。
可是他们建立起来的这种自信和荣誉感,在天津卫这几天的工夫,便被这支于家军打的烟消云散,刚刚建立起来的那种天下无敌的自信,在于家军面前被击的粉碎粉碎。
这两天只要多尔衮点到谁的名字,让他出战,这些兵将的脸色便立即回变得铁青,虽然他们不敢违抗,但是那种如同上刑场一般的表情,却把他们内心的恐惧给出卖了。
最让多尔衮和杜度感到不安的还不是这些,而是那三万多随他们一起出关的蒙古八旗,这些蒙古诸部,之所以愿意被建奴驱使,并不是他们忘记了先祖的荣耀,而是他们自身不团结,加之远在关外草原之中,生产力低下,各种东西都缺,根本无法和拥有组织性的建奴对抗。
他们无力对抗建奴,另外也看出了大明的虚弱,所以便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跟着建奴混了,其实他们当真就甘心被建奴驱使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些蒙古人并不愿意给建奴当狗使唤,他们之所以跟着建奴混,是因为他们打不过建奴,跟着建奴多多少少还可以从大明身上捞一点好处,就算是建奴吃肉,多少也要给他们点汤喝吧!
所以这些年来,建奴屡屡入关大掠,蒙古诸部都很热心的派出精锐骑兵,跟着建奴大军入关,这样他们也可以跟着大掠一番,满足一下他们对物质的需求。
其实这时代蒙古诸部是非常穷的,他们生活的草原,也同样因为小冰川时期的影响很大,气候非常寒冷,而他们逐草放牧为生,虽然牛羊马匹不少,可是也不能整天吃这些东西,他们也需要吃粮食,更离不开茶叶、食盐,甚至于他们连铁器都没法获取,因为他们没有采矿和冶铁的技艺,只能靠着关内输出,所以连他们吃饭的锅,都必须要依靠关内输出。
大明始终对蒙古诸部保持着高度警惕,限制互市的交易量,而且管理互市的那些当官吏,想尽办法盘剥蒙古诸部,把输出的商品价格抬得很高,但是对于蒙古诸部用来交易的东西价格压得非常低,所以蒙古诸部对此早有不满。
后来建奴兴起,于是蒙古诸部之中很多部落便转而投入了建奴的怀抱,不过是想要跟着建奴,多捞取一些好处罢了。
这些年来,他们没少给建奴当狗腿,帮着建奴为祸边关,但是实际上他们对建奴,并谈不上什么忠心耿耿,只是一种利益的交换罢了。
这一次入关,前头还好说,这些跟着建奴入关的蒙古诸部,通过这为期小半年的抢掠,也都捞的盆满钵满,一个个高兴的跟吃了屁一般。
但是这几天在天津卫,和于家军激战数日下来,这些蒙古人开始变得不那么听话了,因为多尔衮干事儿,从来都是利己主义当先,打头阵的事情,往往都让这些蒙古人去干,面对着于家军的犀利火器,蒙古骑兵虽然骁勇善战,善骑射,但是却根本发挥不出他们的优势,每每骑着马冲过去,呯呯砰砰的一通排枪加排炮,这些骁勇的蒙古骑兵,当场便被打的人仰马翻,死伤惨重。
这几天下来蒙古诸部伤亡最大,当然那些历来被充当炮灰的汉军就更不用说了,这几天随军的那些汉人包衣以及汉兵,都快被填进去完了。
蒙古人跟着出来是捞便宜的,可不是来玩儿命的,碰上软柿子,让他们冲上去捏一下,他们倒是还乐意干,但是碰上了于家军这种可以崩掉牙的硬茬子,一次两次他们能干,三次四次他们也挺着干了,可是这么天天都拿他们去填坑,他们可就不干了。
这些蒙古兵都是各部之中最精锐的族人,是部落的中流砥柱,死一个都觉得心疼,何况天天呼啦啦的成群的被人家于家军给枪毙呢?
所以蒙古人这两天开始不干了,明显的表现出了他们的不满,虽然还没有到拉杆子自己逃走的地步,但是也已经提出了与其被堵死在这里,倒不如干脆赶紧丢弃这些财货以及生口,换地方风紧扯呼,赶紧出关拉倒,这次赔了也就赔了,但是不能把老本都折在这里。
这也是这两天多尔衮开始大批派八旗建奴出战的原因,主要是怕逼得太紧,这些蒙古八旗的蒙古人跟他们翻脸。
这几天激战下来,多尔衮也感觉到了他们此次恐怕麻烦大了。
这伙于家军实在是太厉害了,他们屡屡碰壁,想尽了办法,却依旧是无法突破这里,倒不是于家军把所有出路都堵了,但是有于家军在天津卫这一带卡着,就算是给多尔衮一个胆子,他也不敢就这么带兵绕道越过天津卫逃走。
一旦在他们绕道想要越过天津卫的时候,于家军突然间拦腰给他们一下,到时候他们就真是哭都来不及了。
所以说只要于家军还在这里堵着,多尔衮就不敢绕道,双方也就僵持在了这里。
说是僵持,其实是太抬举建奴这边了,他们根本是已经打得精疲力竭,这时候已经无力再战了,而于家军那边,虽然压力也很大,但是于孝天这几天,不断的令各旅进行调整换防,始终让麾下兵将,得到一定程度的休整补充。
这些天第二批从芝罘岛和浮山所两地运来的新兵,已经到达了天津卫,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却足以弥补这几天来各部的战损,及时让各部补充上了新兵,虽然新兵作战经验很差,训练也不充分,但是几个老兵带一个新兵,还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只要让这些新兵上阵打几场仗,这些新兵便会迅速的成长成为凶悍的老兵。
而且随着第二批物资人员的到达,于家军也迅速的补充了充足的弹药,更换了那些因为连番激战而消耗的武器,特别是一些狼牙步枪,在高强度的使用之下,已经打秃了膛线,威力射程都直线下降,第二批物资的运达,使得这些火枪手可以迅速的更换枪管,更换一些损坏配件,使得他们手中的武器重新恢复到了最佳状态。
第二批随船抵达的还有一个临时编组的修械所,一共二百余人,这些人多是从各兵工厂调来的技工,但是却隶属于民兵系统,这次也被征召了过来,直接运抵天津卫,在天津卫城中,就地用他们携带来的简易工具,搞了一个临时修械所。
许多战斗中损坏的武器甲胄,这一下不用后送到浮山所那边进行维修了,更不用撤回到福建台湾那边进行维修,许多器甲在修械所抵达之后,直接便可以在天津卫城之中进行修理,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可以重新送交回诸军使用。
另外几天高强度的炮击,让军中各炮营的火炮也出现了一些损失或者故障,因为这时代兵员文化素质低下,能教会他们用就不错了,就算是一些简单的故障,炮兵们也很不容易自行排出。
随着修械所的抵达,几十名机械工也被运抵这里,迅速的分头赶到各炮营驻地之中,就在炮兵阵地上直接进行抢修,使得出故障的一些火炮,很快便恢复了使用能力。
多尔衮和杜度等奴酋凑在一起,困坐愁城,怎么都想不出一个更好的办法来击败眼前的这伙于家军,绕道跑吧,这几十万民众还有大批的牲畜以及那些堆积如山的财货怎么办?带着走是不可能的。
于家军的战力他们已经见识了,带着这些人和财货,想要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走,根本不可能!于家军既然打定主意,要阻止他们出关,那么就不会放任他们溜走。
所以商量来商量去,丢掉这些人口还有财货,光身子绕道逃出关外,这帮家伙各个都舍不得,但是不丢掉这些财货和人口,他们又走不掉。
最终多尔衮只得服软,提议和于家军的那个主帅于孝天进行谈判,给予他们一些好处,哪怕是给他们二三十万两白银,再给他们一批牲畜,只要能换取他们让开天津卫,放他们过去都行。
事到如今,这些奴酋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便同意了多尔衮提出的这个想法,当日多尔衮便派出手下一个曾经在关外当千总的降将,令他代表自己,前去于家军那边和于孝天谈判。
看大明海寇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
这次入关随着他们一路顺风,无惊无险的一路直下两千多里,深入大明腹地大掠而归,建奴军这小半年之中,几乎罕遇敌手,极少吃什么败仗,就算是偶尔遭遇明军偷袭,也都是小股战斗,吃点亏也算不得什么。
他们从来没有吃过一场像样的败仗,以至于这些建奴兵将们这段时间,早已是鼻孔朝天,已经到了不可一世的程度,自信心可以说是到了爆棚的地步,自以为他们已经天下无敌,就连那些蒙古八旗以及投降他们的汉兵,都觉得他们已经太了不得了。
这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是非常好的现象,可以使这支军队充满自信,不惧任何敌人,可以让兵将们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强的战斗力,如果从贬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傲慢,但是从褒义上来说,这却是一种军人的荣誉感。
可是他们建立起来的这种自信和荣誉感,在天津卫这几天的工夫,便被这支于家军打的烟消云散,刚刚建立起来的那种天下无敌的自信,在于家军面前被击的粉碎粉碎。
这两天只要多尔衮点到谁的名字,让他出战,这些兵将的脸色便立即回变得铁青,虽然他们不敢违抗,但是那种如同上刑场一般的表情,却把他们内心的恐惧给出卖了。
最让多尔衮和杜度感到不安的还不是这些,而是那三万多随他们一起出关的蒙古八旗,这些蒙古诸部,之所以愿意被建奴驱使,并不是他们忘记了先祖的荣耀,而是他们自身不团结,加之远在关外草原之中,生产力低下,各种东西都缺,根本无法和拥有组织性的建奴对抗。
他们无力对抗建奴,另外也看出了大明的虚弱,所以便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跟着建奴混了,其实他们当真就甘心被建奴驱使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些蒙古人并不愿意给建奴当狗使唤,他们之所以跟着建奴混,是因为他们打不过建奴,跟着建奴多多少少还可以从大明身上捞一点好处,就算是建奴吃肉,多少也要给他们点汤喝吧!
所以这些年来,建奴屡屡入关大掠,蒙古诸部都很热心的派出精锐骑兵,跟着建奴大军入关,这样他们也可以跟着大掠一番,满足一下他们对物质的需求。
其实这时代蒙古诸部是非常穷的,他们生活的草原,也同样因为小冰川时期的影响很大,气候非常寒冷,而他们逐草放牧为生,虽然牛羊马匹不少,可是也不能整天吃这些东西,他们也需要吃粮食,更离不开茶叶、食盐,甚至于他们连铁器都没法获取,因为他们没有采矿和冶铁的技艺,只能靠着关内输出,所以连他们吃饭的锅,都必须要依靠关内输出。
大明始终对蒙古诸部保持着高度警惕,限制互市的交易量,而且管理互市的那些当官吏,想尽办法盘剥蒙古诸部,把输出的商品价格抬得很高,但是对于蒙古诸部用来交易的东西价格压得非常低,所以蒙古诸部对此早有不满。
后来建奴兴起,于是蒙古诸部之中很多部落便转而投入了建奴的怀抱,不过是想要跟着建奴,多捞取一些好处罢了。
这些年来,他们没少给建奴当狗腿,帮着建奴为祸边关,但是实际上他们对建奴,并谈不上什么忠心耿耿,只是一种利益的交换罢了。
这一次入关,前头还好说,这些跟着建奴入关的蒙古诸部,通过这为期小半年的抢掠,也都捞的盆满钵满,一个个高兴的跟吃了屁一般。
但是这几天在天津卫,和于家军激战数日下来,这些蒙古人开始变得不那么听话了,因为多尔衮干事儿,从来都是利己主义当先,打头阵的事情,往往都让这些蒙古人去干,面对着于家军的犀利火器,蒙古骑兵虽然骁勇善战,善骑射,但是却根本发挥不出他们的优势,每每骑着马冲过去,呯呯砰砰的一通排枪加排炮,这些骁勇的蒙古骑兵,当场便被打的人仰马翻,死伤惨重。
这几天下来蒙古诸部伤亡最大,当然那些历来被充当炮灰的汉军就更不用说了,这几天随军的那些汉人包衣以及汉兵,都快被填进去完了。
蒙古人跟着出来是捞便宜的,可不是来玩儿命的,碰上软柿子,让他们冲上去捏一下,他们倒是还乐意干,但是碰上了于家军这种可以崩掉牙的硬茬子,一次两次他们能干,三次四次他们也挺着干了,可是这么天天都拿他们去填坑,他们可就不干了。
这些蒙古兵都是各部之中最精锐的族人,是部落的中流砥柱,死一个都觉得心疼,何况天天呼啦啦的成群的被人家于家军给枪毙呢?
所以蒙古人这两天开始不干了,明显的表现出了他们的不满,虽然还没有到拉杆子自己逃走的地步,但是也已经提出了与其被堵死在这里,倒不如干脆赶紧丢弃这些财货以及生口,换地方风紧扯呼,赶紧出关拉倒,这次赔了也就赔了,但是不能把老本都折在这里。
这也是这两天多尔衮开始大批派八旗建奴出战的原因,主要是怕逼得太紧,这些蒙古八旗的蒙古人跟他们翻脸。
这几天激战下来,多尔衮也感觉到了他们此次恐怕麻烦大了。
这伙于家军实在是太厉害了,他们屡屡碰壁,想尽了办法,却依旧是无法突破这里,倒不是于家军把所有出路都堵了,但是有于家军在天津卫这一带卡着,就算是给多尔衮一个胆子,他也不敢就这么带兵绕道越过天津卫逃走。
一旦在他们绕道想要越过天津卫的时候,于家军突然间拦腰给他们一下,到时候他们就真是哭都来不及了。
所以说只要于家军还在这里堵着,多尔衮就不敢绕道,双方也就僵持在了这里。
说是僵持,其实是太抬举建奴这边了,他们根本是已经打得精疲力竭,这时候已经无力再战了,而于家军那边,虽然压力也很大,但是于孝天这几天,不断的令各旅进行调整换防,始终让麾下兵将,得到一定程度的休整补充。
这些天第二批从芝罘岛和浮山所两地运来的新兵,已经到达了天津卫,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却足以弥补这几天来各部的战损,及时让各部补充上了新兵,虽然新兵作战经验很差,训练也不充分,但是几个老兵带一个新兵,还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只要让这些新兵上阵打几场仗,这些新兵便会迅速的成长成为凶悍的老兵。
而且随着第二批物资人员的到达,于家军也迅速的补充了充足的弹药,更换了那些因为连番激战而消耗的武器,特别是一些狼牙步枪,在高强度的使用之下,已经打秃了膛线,威力射程都直线下降,第二批物资的运达,使得这些火枪手可以迅速的更换枪管,更换一些损坏配件,使得他们手中的武器重新恢复到了最佳状态。
第二批随船抵达的还有一个临时编组的修械所,一共二百余人,这些人多是从各兵工厂调来的技工,但是却隶属于民兵系统,这次也被征召了过来,直接运抵天津卫,在天津卫城中,就地用他们携带来的简易工具,搞了一个临时修械所。
许多战斗中损坏的武器甲胄,这一下不用后送到浮山所那边进行维修了,更不用撤回到福建台湾那边进行维修,许多器甲在修械所抵达之后,直接便可以在天津卫城之中进行修理,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可以重新送交回诸军使用。
另外几天高强度的炮击,让军中各炮营的火炮也出现了一些损失或者故障,因为这时代兵员文化素质低下,能教会他们用就不错了,就算是一些简单的故障,炮兵们也很不容易自行排出。
随着修械所的抵达,几十名机械工也被运抵这里,迅速的分头赶到各炮营驻地之中,就在炮兵阵地上直接进行抢修,使得出故障的一些火炮,很快便恢复了使用能力。
多尔衮和杜度等奴酋凑在一起,困坐愁城,怎么都想不出一个更好的办法来击败眼前的这伙于家军,绕道跑吧,这几十万民众还有大批的牲畜以及那些堆积如山的财货怎么办?带着走是不可能的。
于家军的战力他们已经见识了,带着这些人和财货,想要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走,根本不可能!于家军既然打定主意,要阻止他们出关,那么就不会放任他们溜走。
所以商量来商量去,丢掉这些人口还有财货,光身子绕道逃出关外,这帮家伙各个都舍不得,但是不丢掉这些财货和人口,他们又走不掉。
最终多尔衮只得服软,提议和于家军的那个主帅于孝天进行谈判,给予他们一些好处,哪怕是给他们二三十万两白银,再给他们一批牲畜,只要能换取他们让开天津卫,放他们过去都行。
事到如今,这些奴酋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便同意了多尔衮提出的这个想法,当日多尔衮便派出手下一个曾经在关外当千总的降将,令他代表自己,前去于家军那边和于孝天谈判。
看大明海寇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