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文刀(求月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泼墨文学 www.pomo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b></b>
汽笛声中,一辆“奋进”型机车拖曳着十数列“蓝钢车厢在津浦线上隆隆地前行着,这列“蓝钢快车”并不是因陇海铁路、津浦铁路、关内外铁路年初加入国际联运快线而投入使用,而是津浦线铁路提速的结果。
产自连云港的“奋进”型机车是连云港机车制造厂在年初时,为铁路加入国际联运而特意研制的,拖曳二十节蓝钢车厢时速超过80公里,可以说是整个国际联运线上速度最快的客运机车,也正因如此,才会接到美国太平洋铁路公司多达二十辆机车定单。
对于国人而言,无论是带有“国际联运”标志的“国际联运蓝钢”或是带有陇海、津浦路局标识的“蓝钢特快”,都象征着高速与舒适。
与普通列车不同,蓝钢车厢采用的是全封闭车厢,冬季供应暖气、夏季供应冷气,在列车运行时车厢内始终保持6摄氏度,这对于国人而言,乘坐蓝钢快车无疑就意味着舒适与享受,当然因为价格的关系,蓝钢特快,从来都是有钱人的专属。
此时列车已经使过了山东的山区,进入了黄淮平原,眼睛由近及远向远方平铺出去,远眺着地平线消失在苍茫的远处。在天地交际处,是烟霭色的一种茫茫,就像一堵褐色的墙顶天立地于天地相交处,也许哪里是一个或是一片村庄,并且还密密麻麻的长了很多落了叶的树木。向地平线尽头眺望着,远方显得是那样的朦胧和神秘,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初冬的平原,色彩很单调,土黄是渲染这个画面的主色调,在这个基调之上,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点缀。加上灰蒙蒙阴郁的天空,使得天地之间都充满了一种沉闷和压抑。
火车不停的向前飞奔着,映入眼帘的景色也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就像不停变换着场景的银幕。一大片棉田飘然而至视野之内,这片棉田就像一个微缩的森林景观,是那样的茂盛、稠密。零星被遗漏掉的棉花,雪白的绽放在一片黑褐色当中·像夜幕中的点点繁星。
与普通车厢不同,车厢夹层装有隔音板、车窗加装双层玻璃的蓝钢车厢里面,一片的安静。除去偶尔感觉到有些轻微的晃动感觉,乘客几乎很难觉察出来列车正在铁路上行驶着,餐车内,三三两两的富人和外国人在那里一边用餐,一边交谈·人们谈论的焦点却离不开战争,不是欧洲的战火,就是鲁苏两省的硝烟,在这个全世界都燃起战火的时刻,人们的话题永远也离不开战争。
用餐时,餐桌上的餐盘纹丝不动的样子,着实让黄兴对这蓝钢特快生出了好感来,和之前他所乘座的津浦路上那种行车的感觉比起来·这里都已经就象是在房内一般,很舒服,而这让人心觉惬意的温度·更是让人有一种置身春天的感觉。
“此次去连云,那李致远待不待见我们,还是一说啊!”
对于连云港之行,黄兴倒是没多少底气,原因非常简单,众所周知,在“二次革命”时,李致远高调反对“以武论是非”,而其最后策反江苏陆军各师,正是出于“绝国人此后以武论是非之心”。
按照他的说法是“以武论是非先河一开·中国将陷四十年战乱而止,亿万黎民何罪,却因政见不同,而陷生灵涂炭之境!遭兵火之劫!”
有人说他李致远是“嘴上的漂亮文章”,直动手起来也是一个心狠手辣、毫不客气的主,他们作出这个评价的观点很简单·就是从其“二次革命”期间策反各师的举动中可见一二,可黄兴却觉得事情绝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黄先生,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用餐布拭去嘴角的牛排汤汁,何海鸣故做卖.弄的挤出些笑容。
“问题不在他李致远如何想,将来的问题根本是在大总统想如何!”
两句话的后后三字虽同,但意思却截然两种意思,瞧着似在沉思的黄举,何海鸣又继续解释道。…,
<b></b>
“现在连云港,工厂数百家,工人逾二十万之多,连云虽是免税,然每月收取各种费款却多达百余万元,而李致远名下又有**公司所属三十六家公司企业,其中仅连云钢铁公司,目前每月获利即高达数百万元,论其财力,李致远丝毫不逊于袁世凯!”
一直以来,国民党同袁世凯数度交手,最终都败在“钱”上,即便是当年“二次革命”若非因“钱”而意图染指连云,又岂会有后来的李致远的报复,也正因如此,何海鸣首先才会从钱上说道起来。
“财力不逊于其,而军力更不逊于其,江苏陆军虽为江苏,却是姓李,过去大家只是猜,可胶澳事变之后,却无人再疑此事,其又利用胶澳事变,顺理成章的扩建陆军,以江苏陆军现在十个师的兵力,与袁世凯可谓半斤对八两。”
拿起餐桌上的高脚杯喝一口杯中的白开水,何海鸣的面上带着些嘲弄之色。
“李致远爱国,世人皆知,可他这次却把自己的家底暴露无遗,有充足财力为后盾,又有十师陆军为其张目,再有民心为其用,怕袁世凯再是大度,也难对这样的人放不下心啊!可以说,咱们现在去连云港,大总统那边恐怕已经睡不踏实了!”
何止是睡不踏实,在何海鸣看来,大总统没准现在已经寝食难安、如刺在心了,剩下的就是在将来加几把劲、烧几把火了。
“咱们去连云,李致远不待见也得待见,先不说自胶澳事变后,多少有识之士前往连云,投身淮海经略使公署,单就是枚叔先生在那,他李致远都得见得咱们,无论是公开或是私下,大总统的疑心病一生……”
冷笑之余何海鸣端起高脚杯,喝着那微凉的凉白开水,那面上的冷笑中带着些得意,很多时候杀人并不一定要用刀,用刀杀人的是那是莽夫,用脑的才是智者。
本来这车厢内的温度很是宜人,可是在听了何海鸣这一番话后虽不是针对自己,但是黄兴却直觉得背脊都凉了。虽然说黄兴的书读得不太好,但他毕竟出身书香世家,一部二十四史,他也读过不少,何海鸣这番话,若说要在中国历史上找例子那是俯首可拾的,在历史上,这种反间计不知道害死了多少贤臣名将,不知多少贤臣名将,未死于敌人,反倒死于他们所忠的朝廷之手。
此时,黄兴再看着在那侃侃而谈的何海鸣,看着这位湖南同乡一时间,很难再把他同自己所熟悉的那个人联系起来,过去在他看来差点被满清在武昌砍了脑袋的何海鸣全不是那种玩弄阴谋之辈,他是军人,怎么可能会定出这样的计量?
觉察到克强先生的眼神变得有些异样,何海鸣于心下苦笑一下,阴谋人人会用,只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何时行以阴谋,行以诡计。
“若是真是如此,到时,只怕李致远所临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束手待毙、二是……”
尽管在某种程度上那或许是自己所期待但话到嘴边黄兴却是说不出来了,二就是以武论是非了,尽管将自己视为军人,但是黄兴却不愿见中国再演以武论是非之事,有些事情一次也够了。
事实上,上次败于李致远之后对那个年青人,和孙先生提及其时的“咬牙切齿”不同,他的心下没有一丝恨意,或者说根本就谈不上恨,战场之事何恨之有,更何况他也有他的道理,相形之下理亏的还是自己。
而再见其收复胶澳,为保国利不惜一切的举动,黄兴的心里倒是生出几分相形失色之感,可现在,自己这些人朝连云港一去,却等于把他逼到了一个“生死两难”之地。
“这次去连云,他若是不见我等,无疑自食“团结一致”之言,若是见我等啊!大总统那边……”
何海鸣笑摇着头,面上的得意之色却于此时消失于无形,最后不无遗憾的说道。
“克强先生,有时候,人总得去做他们并不愿意做的事情!”…,
<b></b>
现实就是如此!
心下感叹之余,何海鸣把视线朝着车窗外投去,望着那一块块套种的棉田,整个人便陷入沉思之中。
“爹,算算时间,那群国民党人也快到连云了!”
在居仁堂内,刚从府外回来的袁克定有些担心的说道,和袁世凯不同,在他看来,即便是那些国民党人有的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回了国,可他们仍然是乱党,而现在这些乱党又去了连云,这居心不可不谓之叵测了。
瞧着儿子那副紧张样,袁世凯在心下有些失望的长叹之余又向儿子交了底:
“克定,咱们一直都有一个大敌人,那就是国民党,嗯,应该叫革命党。胶澳事起后,孙黄分裂,黄兴等人回了国,现在孙文还留在国外,他们随时都会伺机报复,这次还和日本人勾搭在一起,可以说,有此一事,再加上以黄兴为首的国民党中的军系人物纷纷回国,孙文等人至少在短期内算是不足为惧了!”
袁世凯在说出这番话时,面上带着些得意,胶澳事变带来的效果是难以估量的,至少在打击革命党上,可谓是远超十个师,现在举国上下,谁人不知革命党人勾结日人,意欲为其傀儡,可谓是民国之石敬塘。
“爹,虽是如此,可也不要小看了革命党,他们的力量还是很大的!”
袁克定的话却没换来袁世凯的赞同,袁世凯只是摇头说道。
“革命党的力量是很大,可他们却忘了,现在举国可谓是人心思定,孙文的二次革命,为什么举国皆赞同中央,原因就在于人心思定,商人无意输饷、士绅不予支持,这革命如何能成?现在,最关键的就是人心,你爹我当年是靠着人心,重回中枢,出任总理大臣,又靠着人身成为了这大总统。这国内各界的态度怎么样,你清楚吗?”
爹的话倒是让袁克定一愣,在他看来,当年爹是靠着“北洋军”怎么今天又扯到人心上了。“大致了解一些,爹说人心思定倒也不假,各界虽说无意反对胶澳之事,但却也希望胶澳事变能尽快平定·自欧战爆发,国内经济大为好转,报纸上●提到,一些工厂刚一开工,利润即超往年同类工厂数倍,两月之利可抵过去一年之利……”
在袁克定谈起此事时,袁世凯含着雪茄想了很久·然后才开口说道。
“若是没有李致远的先见之明,又岂有那些纱厂、织厂、面粉厂的大获其利,这次不知有多少人对他是承情不尽啊!”
父亲的称赞却让袁克定的眉头一跳,接着他又不无轻蔑的说道:
“他不过就是运气好罢了,当初想多卖机器,谁曾想却碰到欧战,这承情,也是承老天的情啊!”
“你啊!”
摇着头·叹着自己这儿子脑子还没开窍,袁世凯深深地吸了一口雪茄,再缓缓地吐出来。
“要是你能有李致远两分之能·你老子我也不会······罢了!承情不尽是好事”
先前的训斥让袁克定神情有些窘迫,又听爹说商人对其承情是好事,反倒有些糊涂了。瞧见儿子没弄明白自己的意思,袁世凯便皱眉解释道。
“嗯,现如今,举国人心思定,若是胶澳事变有得妥善解决,既便不由政府引为,面实业之暴利,举国上下必将大倡实业·而举实业又需时局之稳定!”
袁世凯的左手在沙发上轻轻地拍了下,脸上带着一丝得意。
“到那时,人心思稳,就可为我所用,明天,这报纸上会登出我同日本公使的谈话·那日置益想行反间计,你爹我就借他的手,施这个反间计,回头你去找些人,请他们专门写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也在报上登出来。”
“是!”
虽说还不明白爹要用的是什么法子,但袁克定还是恭顺的应了下来。
而袁世凯又在沙发上拍了一下。
“大家常说,那个什么借刀杀人,可他们却不知道,这刀不一定非要是钢刀,文刀也能杀人,文刀杀人,要借势!”…,
<b></b>
瞧见袁克定一脸迷茫状,袁世凯的眉头一皱,他这榆木脑袋就是不开窍啊!
可这会袁克定却是兴趣大增,便有些疑惑的问道。
“爹,这借文刀杀人和日本人有什么关系?”
虽说恼着儿子榆木脑袋不开窍,可袁世凯却并没有解释,有些事情还是让他自己去悟出来的好,别人教的总赶不上自己个悟出来的。
“这件事,你好好办,看看找几把好文刀!”
见爹无意解释,袁克定明白爹是想让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于是便点头应道。
“我想这事叫杨皙子去做。”
在他认识的人中,论起文笔来,最好的也就是杨度了。
“杨度这个人书呆子气太重,不过倒是一把好文刀,他能体会其中的意思,也知道如何去办这件事,就是不知他愿不愿意干。”
“他愿意干。”
一见自己的推荐的人选得到赞同,袁克定便兴奋地说道,
“杨皙子的书呆子气是重,但他的官瘾更重,而且他对李致远一直怀恨在心,自然愿意当这把文刀。”
见儿子多少开了些窍,知道看人了,袁世凯便笑了笑说道:
“杨度这个人聪明是聪明,但有点聪明过头了。情绪易波动,兴致来了,热得可以烧开一壶水;兴致去了,冷得可以结成一块冰。杨度其人偶尔用用可以,不过他不是什么大器之材,更谈不上是栋梁之材,也就是幕僚之能吧!”
在用人、看人上,袁世凯的眼光一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这也正是他希望袁克定能学会的。,
“父亲教导的对。像杨皙子这样的人才多得很,栋梁之才岂又能轮得到他。”
生怕淡了爹对自己的好感,袁克定又继续说道,
“若是单以栋梁之材,那李致远倒算是栋梁之材?”
“嗯,你能看明白这点就不错了,人才和栋梁之材不同,前者为人,后者为用,杨度非用之材,这件事,我不便出面,这事由你去办,你放手让杨度去干,他明白我的意思,也知道怎么去办,火弱了、过了,都不合适。这点你明不明白?”
袁世凯盯着儿子吩咐道。
袁克定没有父亲纵横捭阖的才具和吃苦耐劳的习性,却学到了父亲机巧权诈翻云覆雨的手段,对父亲的这个吩咐他自然心领神会,忙说道。
“父亲考虑的是。这件事,父亲完全不要出面,由儿子指使杨皙子、梁燕孙他们去办。到时候,父亲您就只管着在一旁看这文刀如何杀人就行了。”
“克定,你还是没明白,不是文刀杀人,而是文刀卸甲!”
“是!孩儿明白了!”
父子俩促膝而谈谈了大半夜时间,直到最后,待袁克定离屋后,袁世凯却看着满天的星斗,似自语的说道。
“致远老弟,本大总统可是在京城对老弟是翘首以待啊!”1
(未完待续)
<b></b>
汽笛声中,一辆“奋进”型机车拖曳着十数列“蓝钢车厢在津浦线上隆隆地前行着,这列“蓝钢快车”并不是因陇海铁路、津浦铁路、关内外铁路年初加入国际联运快线而投入使用,而是津浦线铁路提速的结果。
产自连云港的“奋进”型机车是连云港机车制造厂在年初时,为铁路加入国际联运而特意研制的,拖曳二十节蓝钢车厢时速超过80公里,可以说是整个国际联运线上速度最快的客运机车,也正因如此,才会接到美国太平洋铁路公司多达二十辆机车定单。
对于国人而言,无论是带有“国际联运”标志的“国际联运蓝钢”或是带有陇海、津浦路局标识的“蓝钢特快”,都象征着高速与舒适。
与普通列车不同,蓝钢车厢采用的是全封闭车厢,冬季供应暖气、夏季供应冷气,在列车运行时车厢内始终保持6摄氏度,这对于国人而言,乘坐蓝钢快车无疑就意味着舒适与享受,当然因为价格的关系,蓝钢特快,从来都是有钱人的专属。
此时列车已经使过了山东的山区,进入了黄淮平原,眼睛由近及远向远方平铺出去,远眺着地平线消失在苍茫的远处。在天地交际处,是烟霭色的一种茫茫,就像一堵褐色的墙顶天立地于天地相交处,也许哪里是一个或是一片村庄,并且还密密麻麻的长了很多落了叶的树木。向地平线尽头眺望着,远方显得是那样的朦胧和神秘,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初冬的平原,色彩很单调,土黄是渲染这个画面的主色调,在这个基调之上,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点缀。加上灰蒙蒙阴郁的天空,使得天地之间都充满了一种沉闷和压抑。
火车不停的向前飞奔着,映入眼帘的景色也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就像不停变换着场景的银幕。一大片棉田飘然而至视野之内,这片棉田就像一个微缩的森林景观,是那样的茂盛、稠密。零星被遗漏掉的棉花,雪白的绽放在一片黑褐色当中·像夜幕中的点点繁星。
与普通车厢不同,车厢夹层装有隔音板、车窗加装双层玻璃的蓝钢车厢里面,一片的安静。除去偶尔感觉到有些轻微的晃动感觉,乘客几乎很难觉察出来列车正在铁路上行驶着,餐车内,三三两两的富人和外国人在那里一边用餐,一边交谈·人们谈论的焦点却离不开战争,不是欧洲的战火,就是鲁苏两省的硝烟,在这个全世界都燃起战火的时刻,人们的话题永远也离不开战争。
用餐时,餐桌上的餐盘纹丝不动的样子,着实让黄兴对这蓝钢特快生出了好感来,和之前他所乘座的津浦路上那种行车的感觉比起来·这里都已经就象是在房内一般,很舒服,而这让人心觉惬意的温度·更是让人有一种置身春天的感觉。
“此次去连云,那李致远待不待见我们,还是一说啊!”
对于连云港之行,黄兴倒是没多少底气,原因非常简单,众所周知,在“二次革命”时,李致远高调反对“以武论是非”,而其最后策反江苏陆军各师,正是出于“绝国人此后以武论是非之心”。
按照他的说法是“以武论是非先河一开·中国将陷四十年战乱而止,亿万黎民何罪,却因政见不同,而陷生灵涂炭之境!遭兵火之劫!”
有人说他李致远是“嘴上的漂亮文章”,直动手起来也是一个心狠手辣、毫不客气的主,他们作出这个评价的观点很简单·就是从其“二次革命”期间策反各师的举动中可见一二,可黄兴却觉得事情绝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黄先生,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用餐布拭去嘴角的牛排汤汁,何海鸣故做卖.弄的挤出些笑容。
“问题不在他李致远如何想,将来的问题根本是在大总统想如何!”
两句话的后后三字虽同,但意思却截然两种意思,瞧着似在沉思的黄举,何海鸣又继续解释道。…,
<b></b>
“现在连云港,工厂数百家,工人逾二十万之多,连云虽是免税,然每月收取各种费款却多达百余万元,而李致远名下又有**公司所属三十六家公司企业,其中仅连云钢铁公司,目前每月获利即高达数百万元,论其财力,李致远丝毫不逊于袁世凯!”
一直以来,国民党同袁世凯数度交手,最终都败在“钱”上,即便是当年“二次革命”若非因“钱”而意图染指连云,又岂会有后来的李致远的报复,也正因如此,何海鸣首先才会从钱上说道起来。
“财力不逊于其,而军力更不逊于其,江苏陆军虽为江苏,却是姓李,过去大家只是猜,可胶澳事变之后,却无人再疑此事,其又利用胶澳事变,顺理成章的扩建陆军,以江苏陆军现在十个师的兵力,与袁世凯可谓半斤对八两。”
拿起餐桌上的高脚杯喝一口杯中的白开水,何海鸣的面上带着些嘲弄之色。
“李致远爱国,世人皆知,可他这次却把自己的家底暴露无遗,有充足财力为后盾,又有十师陆军为其张目,再有民心为其用,怕袁世凯再是大度,也难对这样的人放不下心啊!可以说,咱们现在去连云港,大总统那边恐怕已经睡不踏实了!”
何止是睡不踏实,在何海鸣看来,大总统没准现在已经寝食难安、如刺在心了,剩下的就是在将来加几把劲、烧几把火了。
“咱们去连云,李致远不待见也得待见,先不说自胶澳事变后,多少有识之士前往连云,投身淮海经略使公署,单就是枚叔先生在那,他李致远都得见得咱们,无论是公开或是私下,大总统的疑心病一生……”
冷笑之余何海鸣端起高脚杯,喝着那微凉的凉白开水,那面上的冷笑中带着些得意,很多时候杀人并不一定要用刀,用刀杀人的是那是莽夫,用脑的才是智者。
本来这车厢内的温度很是宜人,可是在听了何海鸣这一番话后虽不是针对自己,但是黄兴却直觉得背脊都凉了。虽然说黄兴的书读得不太好,但他毕竟出身书香世家,一部二十四史,他也读过不少,何海鸣这番话,若说要在中国历史上找例子那是俯首可拾的,在历史上,这种反间计不知道害死了多少贤臣名将,不知多少贤臣名将,未死于敌人,反倒死于他们所忠的朝廷之手。
此时,黄兴再看着在那侃侃而谈的何海鸣,看着这位湖南同乡一时间,很难再把他同自己所熟悉的那个人联系起来,过去在他看来差点被满清在武昌砍了脑袋的何海鸣全不是那种玩弄阴谋之辈,他是军人,怎么可能会定出这样的计量?
觉察到克强先生的眼神变得有些异样,何海鸣于心下苦笑一下,阴谋人人会用,只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何时行以阴谋,行以诡计。
“若是真是如此,到时,只怕李致远所临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束手待毙、二是……”
尽管在某种程度上那或许是自己所期待但话到嘴边黄兴却是说不出来了,二就是以武论是非了,尽管将自己视为军人,但是黄兴却不愿见中国再演以武论是非之事,有些事情一次也够了。
事实上,上次败于李致远之后对那个年青人,和孙先生提及其时的“咬牙切齿”不同,他的心下没有一丝恨意,或者说根本就谈不上恨,战场之事何恨之有,更何况他也有他的道理,相形之下理亏的还是自己。
而再见其收复胶澳,为保国利不惜一切的举动,黄兴的心里倒是生出几分相形失色之感,可现在,自己这些人朝连云港一去,却等于把他逼到了一个“生死两难”之地。
“这次去连云,他若是不见我等,无疑自食“团结一致”之言,若是见我等啊!大总统那边……”
何海鸣笑摇着头,面上的得意之色却于此时消失于无形,最后不无遗憾的说道。
“克强先生,有时候,人总得去做他们并不愿意做的事情!”…,
<b></b>
现实就是如此!
心下感叹之余,何海鸣把视线朝着车窗外投去,望着那一块块套种的棉田,整个人便陷入沉思之中。
“爹,算算时间,那群国民党人也快到连云了!”
在居仁堂内,刚从府外回来的袁克定有些担心的说道,和袁世凯不同,在他看来,即便是那些国民党人有的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回了国,可他们仍然是乱党,而现在这些乱党又去了连云,这居心不可不谓之叵测了。
瞧着儿子那副紧张样,袁世凯在心下有些失望的长叹之余又向儿子交了底:
“克定,咱们一直都有一个大敌人,那就是国民党,嗯,应该叫革命党。胶澳事起后,孙黄分裂,黄兴等人回了国,现在孙文还留在国外,他们随时都会伺机报复,这次还和日本人勾搭在一起,可以说,有此一事,再加上以黄兴为首的国民党中的军系人物纷纷回国,孙文等人至少在短期内算是不足为惧了!”
袁世凯在说出这番话时,面上带着些得意,胶澳事变带来的效果是难以估量的,至少在打击革命党上,可谓是远超十个师,现在举国上下,谁人不知革命党人勾结日人,意欲为其傀儡,可谓是民国之石敬塘。
“爹,虽是如此,可也不要小看了革命党,他们的力量还是很大的!”
袁克定的话却没换来袁世凯的赞同,袁世凯只是摇头说道。
“革命党的力量是很大,可他们却忘了,现在举国可谓是人心思定,孙文的二次革命,为什么举国皆赞同中央,原因就在于人心思定,商人无意输饷、士绅不予支持,这革命如何能成?现在,最关键的就是人心,你爹我当年是靠着人心,重回中枢,出任总理大臣,又靠着人身成为了这大总统。这国内各界的态度怎么样,你清楚吗?”
爹的话倒是让袁克定一愣,在他看来,当年爹是靠着“北洋军”怎么今天又扯到人心上了。“大致了解一些,爹说人心思定倒也不假,各界虽说无意反对胶澳之事,但却也希望胶澳事变能尽快平定·自欧战爆发,国内经济大为好转,报纸上●提到,一些工厂刚一开工,利润即超往年同类工厂数倍,两月之利可抵过去一年之利……”
在袁克定谈起此事时,袁世凯含着雪茄想了很久·然后才开口说道。
“若是没有李致远的先见之明,又岂有那些纱厂、织厂、面粉厂的大获其利,这次不知有多少人对他是承情不尽啊!”
父亲的称赞却让袁克定的眉头一跳,接着他又不无轻蔑的说道:
“他不过就是运气好罢了,当初想多卖机器,谁曾想却碰到欧战,这承情,也是承老天的情啊!”
“你啊!”
摇着头·叹着自己这儿子脑子还没开窍,袁世凯深深地吸了一口雪茄,再缓缓地吐出来。
“要是你能有李致远两分之能·你老子我也不会······罢了!承情不尽是好事”
先前的训斥让袁克定神情有些窘迫,又听爹说商人对其承情是好事,反倒有些糊涂了。瞧见儿子没弄明白自己的意思,袁世凯便皱眉解释道。
“嗯,现如今,举国人心思定,若是胶澳事变有得妥善解决,既便不由政府引为,面实业之暴利,举国上下必将大倡实业·而举实业又需时局之稳定!”
袁世凯的左手在沙发上轻轻地拍了下,脸上带着一丝得意。
“到那时,人心思稳,就可为我所用,明天,这报纸上会登出我同日本公使的谈话·那日置益想行反间计,你爹我就借他的手,施这个反间计,回头你去找些人,请他们专门写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也在报上登出来。”
“是!”
虽说还不明白爹要用的是什么法子,但袁克定还是恭顺的应了下来。
而袁世凯又在沙发上拍了一下。
“大家常说,那个什么借刀杀人,可他们却不知道,这刀不一定非要是钢刀,文刀也能杀人,文刀杀人,要借势!”…,
<b></b>
瞧见袁克定一脸迷茫状,袁世凯的眉头一皱,他这榆木脑袋就是不开窍啊!
可这会袁克定却是兴趣大增,便有些疑惑的问道。
“爹,这借文刀杀人和日本人有什么关系?”
虽说恼着儿子榆木脑袋不开窍,可袁世凯却并没有解释,有些事情还是让他自己去悟出来的好,别人教的总赶不上自己个悟出来的。
“这件事,你好好办,看看找几把好文刀!”
见爹无意解释,袁克定明白爹是想让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于是便点头应道。
“我想这事叫杨皙子去做。”
在他认识的人中,论起文笔来,最好的也就是杨度了。
“杨度这个人书呆子气太重,不过倒是一把好文刀,他能体会其中的意思,也知道如何去办这件事,就是不知他愿不愿意干。”
“他愿意干。”
一见自己的推荐的人选得到赞同,袁克定便兴奋地说道,
“杨皙子的书呆子气是重,但他的官瘾更重,而且他对李致远一直怀恨在心,自然愿意当这把文刀。”
见儿子多少开了些窍,知道看人了,袁世凯便笑了笑说道:
“杨度这个人聪明是聪明,但有点聪明过头了。情绪易波动,兴致来了,热得可以烧开一壶水;兴致去了,冷得可以结成一块冰。杨度其人偶尔用用可以,不过他不是什么大器之材,更谈不上是栋梁之材,也就是幕僚之能吧!”
在用人、看人上,袁世凯的眼光一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这也正是他希望袁克定能学会的。,
“父亲教导的对。像杨皙子这样的人才多得很,栋梁之才岂又能轮得到他。”
生怕淡了爹对自己的好感,袁克定又继续说道,
“若是单以栋梁之材,那李致远倒算是栋梁之材?”
“嗯,你能看明白这点就不错了,人才和栋梁之材不同,前者为人,后者为用,杨度非用之材,这件事,我不便出面,这事由你去办,你放手让杨度去干,他明白我的意思,也知道怎么去办,火弱了、过了,都不合适。这点你明不明白?”
袁世凯盯着儿子吩咐道。
袁克定没有父亲纵横捭阖的才具和吃苦耐劳的习性,却学到了父亲机巧权诈翻云覆雨的手段,对父亲的这个吩咐他自然心领神会,忙说道。
“父亲考虑的是。这件事,父亲完全不要出面,由儿子指使杨皙子、梁燕孙他们去办。到时候,父亲您就只管着在一旁看这文刀如何杀人就行了。”
“克定,你还是没明白,不是文刀杀人,而是文刀卸甲!”
“是!孩儿明白了!”
父子俩促膝而谈谈了大半夜时间,直到最后,待袁克定离屋后,袁世凯却看着满天的星斗,似自语的说道。
“致远老弟,本大总统可是在京城对老弟是翘首以待啊!”1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