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箭已在弦 不得不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泼墨文学 www.pomo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武关守将的话,杨同山听得明白。
诈取武关已无可能。
“将军!”
“下令吧!”
一小将看了一眼武关城头,便对杨同山请命说道:“他既然不愿开关,我等便夺了他这鸟关即可。”
杨同山并未回应。
不过脑子却在飞速运转,强攻武关或许可成,不过他将面临惨痛的代价。
他此前虽然没有打过仗。
不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他还是懂得的,据此前打探的消息,武关守军数量并不多。
但是武关这种险关,没有数倍于敌军的兵力,强攻武关,即使最后夺下这处关隘,自己手下的兵马也将所剩无几。
当然,杨同山也非常着急。
若是不趁早夺下武关,陛下的奇谋很快就会暴露,刚才那守将已经说了。
他已知晓昨日汉军诈取了潼关。
武关守将都已经知道了消息,那么洛阳方面必然很快也就会知道。
快速理顺思路,杨同山却对城头大声喊道:“将军说得不错,潼关昨日确被蜀军诈取,不过今日一早,大都督已经派兵前去收复了潼关。”
未等城头守将回应,杨同山又笑着说道:“大都督担心蜀军趁机再来夺取武关,所以特命末将前来增援,以便协助将军镇守武关。”
“哈哈哈!”城头那守将哈哈大笑说道:“多谢大都督挂怀,武关现有末将镇守,末将定保武关无恙,将军还是请回禀大都督去吧。”
杨同山无奈,随后话音一转厉声质问说道:“末将奉大都督之命,前来协助将军守关,将军却如此猜忌,莫非将军已投降蜀军。”
杨同山的话音刚落,生后的将士刀剑立即出鞘,似有不妥他们立即就会冲上城头的架势。
那守将却不怒反笑:“尔等休要贼喊捉贼,我乃大魏守关将领,岂能被你等这些小伎俩诓骗。”
他的话刚说完,城头的守军也是拉满了弓弦,大战一触即发。
杨同山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继续鼓卖唇舌已经没有意义,既然身份已经被对方识破,杨同山也就放弃了原来的计划。
只见他长枪一指,厉声喝道:“既然已知我乃大汉战将,汝等还不速速开关投降,汝可知现在整个关中已尽归我大汉所得。”
“投降?”那守将冷笑一声,随即大手一挥,瞬间城头箭如雨下,杨同山与所率军士急忙向后撤退。
退至距离关门八九百米时,他们这才停了下来,而远处武关城头,却响起一震震刺耳的嘲笑声。
“将军!”
“怎么办?”
身边军士都有些着急,至从突袭进入关中,他们也都知道,此行贵在出其不意,所以他们都是轻装简从,并未携带什么攻城器械。
如此险关,若无攻城器械。
他们这些人,想要夺取武关,真是难如登天,但若是不夺此关,魏国的军队很快就会赶来,到那时候,他们这些人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杨同山也非常着急。
诈取不行。
强攻也不行。
难不成就这样干看着?
不过此刻天色逐渐变暗,杨同山先让军士就地扎营,然后再想破关之法。
也就是在杨同山夺取武关不成的时候,数百里外的宛城,一个中年男人眉头紧皱。
“父亲!”
“此事应尽早报之朝廷。”
一年轻人的话还未说完,那中年男人却摆了摆手:“现在上报朝廷,一去一回得需十几日,等到朝廷的诏令到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父亲!”年轻人问道:“那此事该如之奈何?”
“不急,不急!”那中年男人却笑了笑说道:“速差人告知申仪,让他先稳住孟达,我再以朝廷的名义,给那孟达写封书信安抚。”
“谅那孟达就算生疑,也会放松些警惕。”说着他又对年轻吩咐道:“尔等速速点齐兵马,随为父火速赶往上庸平叛。”
“诺!”
年轻人闻言立时应诺,转身退了出去,留下中年男人淡淡一笑:“孟达匹夫,我必生擒于汝。”
此人不是别人,他便是曹魏骠骑将军司马懿,稍早之前,魏兴太守申仪派人送来书信,向其告发新城太守孟达将要叛魏降蜀。
此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已率军兵出岐山,若是孟达趁机反叛,这对于大魏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三月十六日,清晨。
司马懿先是让人往新城送信,随后便亲自率领八千轻骑,向新城进发。
也就是在司马懿出兵的时候,一名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走进了新城太守府。
“太守大人!”
“司马懿已经兵出宛城,十日之内必到新城。”年轻人严肃的说道:“太守若要起事,应当早做准备。”
孟达看了一眼手中书信,却是疑惑的问那年轻人:“汝乃何人,怎知我要降汉?”
“回太守大人!”年轻人笑了笑说道:“在下名叫李颉,是大汉天子的密探,自然知道太守大人要回归大汉。”
嘶——
密探?
大汉天子?
孟达打量了一下李颉,心中疑惑顿生,心道大汉天子刘禅,不就是一个不问政事的小毛孩子吗?
他怎么也搞起密探来了?
李颉似乎看出了孟达的疑惑,他四周看了一眼,才低声说道:“太守大人不必怀疑,早在两年前,陛下便在魏吴两地,安插了数千名密探,在下便是其中之一。”
“前日,申仪将太守意欲降汉的事情,上报给了司马懿。”
“昨天晚上,陛下安排在司马懿家中的眼线告知,司马懿接到书信后,并未立即上报朝廷,而是先差人写来一封书信,意欲安抚太守大人,今日一早司马懿亲率两万轻骑,已向新城赶来。”
“数日之后申仪便会里应外合,帮助司马懿生擒太守大人。”
嘶——
孟达顿时额头冷汗直冒。
他本就与申仪有隙,此次意欲降汉之事,虽然极为保密,但是申仪若是知道,必然会揭发于他。
若真如此人所言,我必危矣。
就在孟达疑惑的时候,李颉继续说道:“太守若是不信在下之言,可将在下先拘于府上,然后提前做些防备,等待数日,看看会否收到司马懿的安抚书信,想来书信快马加鞭,不出三日书信便会送至太守手上,到那时及时准备也还来得及。”
“如果数日之内,太守不见司马懿的书信,也不见司马懿带兵来袭,太守可斩在下人头。”
有道理。
孟达作为一方太守,他自然是不会是傻子,不管此人说的是真是假,提前有所防备,对他并没有什么损失,如果此人说的是真的,他也不至于等到司马懿赶来时束手就擒。
……
……
武关守将的话,杨同山听得明白。
诈取武关已无可能。
“将军!”
“下令吧!”
一小将看了一眼武关城头,便对杨同山请命说道:“他既然不愿开关,我等便夺了他这鸟关即可。”
杨同山并未回应。
不过脑子却在飞速运转,强攻武关或许可成,不过他将面临惨痛的代价。
他此前虽然没有打过仗。
不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他还是懂得的,据此前打探的消息,武关守军数量并不多。
但是武关这种险关,没有数倍于敌军的兵力,强攻武关,即使最后夺下这处关隘,自己手下的兵马也将所剩无几。
当然,杨同山也非常着急。
若是不趁早夺下武关,陛下的奇谋很快就会暴露,刚才那守将已经说了。
他已知晓昨日汉军诈取了潼关。
武关守将都已经知道了消息,那么洛阳方面必然很快也就会知道。
快速理顺思路,杨同山却对城头大声喊道:“将军说得不错,潼关昨日确被蜀军诈取,不过今日一早,大都督已经派兵前去收复了潼关。”
未等城头守将回应,杨同山又笑着说道:“大都督担心蜀军趁机再来夺取武关,所以特命末将前来增援,以便协助将军镇守武关。”
“哈哈哈!”城头那守将哈哈大笑说道:“多谢大都督挂怀,武关现有末将镇守,末将定保武关无恙,将军还是请回禀大都督去吧。”
杨同山无奈,随后话音一转厉声质问说道:“末将奉大都督之命,前来协助将军守关,将军却如此猜忌,莫非将军已投降蜀军。”
杨同山的话音刚落,生后的将士刀剑立即出鞘,似有不妥他们立即就会冲上城头的架势。
那守将却不怒反笑:“尔等休要贼喊捉贼,我乃大魏守关将领,岂能被你等这些小伎俩诓骗。”
他的话刚说完,城头的守军也是拉满了弓弦,大战一触即发。
杨同山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继续鼓卖唇舌已经没有意义,既然身份已经被对方识破,杨同山也就放弃了原来的计划。
只见他长枪一指,厉声喝道:“既然已知我乃大汉战将,汝等还不速速开关投降,汝可知现在整个关中已尽归我大汉所得。”
“投降?”那守将冷笑一声,随即大手一挥,瞬间城头箭如雨下,杨同山与所率军士急忙向后撤退。
退至距离关门八九百米时,他们这才停了下来,而远处武关城头,却响起一震震刺耳的嘲笑声。
“将军!”
“怎么办?”
身边军士都有些着急,至从突袭进入关中,他们也都知道,此行贵在出其不意,所以他们都是轻装简从,并未携带什么攻城器械。
如此险关,若无攻城器械。
他们这些人,想要夺取武关,真是难如登天,但若是不夺此关,魏国的军队很快就会赶来,到那时候,他们这些人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杨同山也非常着急。
诈取不行。
强攻也不行。
难不成就这样干看着?
不过此刻天色逐渐变暗,杨同山先让军士就地扎营,然后再想破关之法。
也就是在杨同山夺取武关不成的时候,数百里外的宛城,一个中年男人眉头紧皱。
“父亲!”
“此事应尽早报之朝廷。”
一年轻人的话还未说完,那中年男人却摆了摆手:“现在上报朝廷,一去一回得需十几日,等到朝廷的诏令到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父亲!”年轻人问道:“那此事该如之奈何?”
“不急,不急!”那中年男人却笑了笑说道:“速差人告知申仪,让他先稳住孟达,我再以朝廷的名义,给那孟达写封书信安抚。”
“谅那孟达就算生疑,也会放松些警惕。”说着他又对年轻吩咐道:“尔等速速点齐兵马,随为父火速赶往上庸平叛。”
“诺!”
年轻人闻言立时应诺,转身退了出去,留下中年男人淡淡一笑:“孟达匹夫,我必生擒于汝。”
此人不是别人,他便是曹魏骠骑将军司马懿,稍早之前,魏兴太守申仪派人送来书信,向其告发新城太守孟达将要叛魏降蜀。
此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已率军兵出岐山,若是孟达趁机反叛,这对于大魏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三月十六日,清晨。
司马懿先是让人往新城送信,随后便亲自率领八千轻骑,向新城进发。
也就是在司马懿出兵的时候,一名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走进了新城太守府。
“太守大人!”
“司马懿已经兵出宛城,十日之内必到新城。”年轻人严肃的说道:“太守若要起事,应当早做准备。”
孟达看了一眼手中书信,却是疑惑的问那年轻人:“汝乃何人,怎知我要降汉?”
“回太守大人!”年轻人笑了笑说道:“在下名叫李颉,是大汉天子的密探,自然知道太守大人要回归大汉。”
嘶——
密探?
大汉天子?
孟达打量了一下李颉,心中疑惑顿生,心道大汉天子刘禅,不就是一个不问政事的小毛孩子吗?
他怎么也搞起密探来了?
李颉似乎看出了孟达的疑惑,他四周看了一眼,才低声说道:“太守大人不必怀疑,早在两年前,陛下便在魏吴两地,安插了数千名密探,在下便是其中之一。”
“前日,申仪将太守意欲降汉的事情,上报给了司马懿。”
“昨天晚上,陛下安排在司马懿家中的眼线告知,司马懿接到书信后,并未立即上报朝廷,而是先差人写来一封书信,意欲安抚太守大人,今日一早司马懿亲率两万轻骑,已向新城赶来。”
“数日之后申仪便会里应外合,帮助司马懿生擒太守大人。”
嘶——
孟达顿时额头冷汗直冒。
他本就与申仪有隙,此次意欲降汉之事,虽然极为保密,但是申仪若是知道,必然会揭发于他。
若真如此人所言,我必危矣。
就在孟达疑惑的时候,李颉继续说道:“太守若是不信在下之言,可将在下先拘于府上,然后提前做些防备,等待数日,看看会否收到司马懿的安抚书信,想来书信快马加鞭,不出三日书信便会送至太守手上,到那时及时准备也还来得及。”
“如果数日之内,太守不见司马懿的书信,也不见司马懿带兵来袭,太守可斩在下人头。”
有道理。
孟达作为一方太守,他自然是不会是傻子,不管此人说的是真是假,提前有所防备,对他并没有什么损失,如果此人说的是真的,他也不至于等到司马懿赶来时束手就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