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叛军要跟秦烈拼命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泼墨文学 www.pomo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庐州外城的失守,让守将杨维忠大发雷霆,可让他憋屈的是,当他要处置东城守将王燮、范琼之时,却被转运使、兼任庐州知府杜充给拦了下来。
即便杨维忠吵到康王赵构面前,可赵构也仅仅留下一句:“准其二人戴罪立功吧。”
不得不说赵构虽然年轻,但身为皇家子弟,他天生便拥有敏锐的政治嗅觉。
这一路南下,杨维忠一直与他保持着臣子礼仪,赵构几次笼络,杨维忠都表现的十分克制,并没有半点靠拢的意思。
对此赵构心中自是明白,杨维忠跟自己不是一路人。
虽然此时赵构并没有野心膨胀到想要争夺太子之位,但作为一个藩王,若在朝中能够有几个实权大臣,在关键的时候替自己说几句话,那很有可能就是翻天覆地的效果。
像此刻天天围在他身边转悠的杜充,以及王燮、范琼这些人,以及与赵构结成一个利益小团体。
杨维忠并不是不懂赵构心思,但他身为统军大将,心中很清楚,一旦他与赵构走的太近,必然会引来皇帝猜忌。
相比起赵构的不满,他更不想引起皇帝的猜忌。
眼下外城失守,杨维忠身为统军大将,他自然也是万分着急,面对叛军一轮轮攻城,他也只能日夜守在城头之上。
好在庐州内城更加坚固,加上需要防守的区域更小,反而更利于防守。
内城仅有东门四座拱门,实际上就是只有一面城墙,杨维忠只要坐镇东门城头,加上兵马监辛兴宗、戚方、以及军都副指挥使苗傅、刘正彦几员大将协助。
杨维忠这个主将,更多时候,都只是在统筹全局指挥,而无需亲临一线战斗。
庐州外城下,叛军大营。
面对已经连续进攻十天,都没有拿下的庐州内城,叛军主帅李助,再一次召集众将召开了一次会议。
大帐左右分别坐着数十员战将,左首分别是杜莹、李雄、阙翥、寇猛、卫鹤、耿文、薛赞等人。
右边则是毕先、鲁城、卓茂、谢宁、张怡等人。
“诸位将军,都说说,这庐州内城能不能攻下?”李助目光扫过堂下一众将领,表情充满严肃。
“李军师,这庐州内城之坚固,光靠蛮力肯定拿不下来,按照现在这打法,除非城内的守军自行崩溃,否则即便再打一个月,也未必拿的下城池。”
身居楚王王庆帐下太尉,兼任濠州节度使的杜莹,迟疑之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杜莹本是淮西豪侠,这一次参与义军,也是因为家乡遭了淮河水灾,官府不但没有救灾,反而变本加厉的盘剥乡民。
从而让杜莹义愤填膺,这才加入了叛军队伍,因为本身武艺高强,加上颇具才略,从而被王庆笼络,授予太尉这样的高职。
这一次攻打庐州府,李助这一连串的劫掠,裹挟百姓攻城的举措,杜莹是比较反感的,但出于大局,他都默默的选择了接受。
然而连续的攻城之战,义军人马死伤惨重,可眼下李助却仍旧要死扛,这让杜莹心中更是不满。
“杜太尉,别说一个月,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最多三天,淮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秦烈的人马,就会抵达庐州城下。”
李助说罢遂把刚刚接到的情报,对众人道:“舒州已经失守,方翰三万大军全军覆没,打败方翰之人,就是朝廷新任的经略安抚使秦烈。”
“此人我曾在揭阳镇与他照过面,糜胜、潘忠、柳元就是折在他手中,此人手下有一批战将,人人实力都足以跻身一流高手境界。”
“此人必然是我们的劲敌,根据情报显示,最迟后天,秦烈的兵马就会抵达庐州城下。”
“现在诸位明白了吧,明日再打不下庐州城,咱们就必须撤退,否则一旦秦烈的援军抵达,我们就是想走,只怕也难了。”
“军师大人,那秦烈莫非有十万人马?”
杜莹眉头一皱,惊疑的问道。
“根据目前探子掌握的情报来看,秦烈帐下的兵马不会超过三万人马。”李助见众将都看着自己,遂沉声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哈哈……”
堂下一众叛将不由哄堂大笑了起来。
“军师大人,区区三万官军,何足道哉?”统军官李雄傲然一笑,道:“军师调拨一万精兵给我,末将这就去拦截那官军人马,提那秦烈人头来见。”
“军师,末将也愿往。”都统制耿文、薛赞几员大将纷纷请缨道。
李助眉头一挑,刚要呵斥众人胡闹,杜莹这会也开口,道:“军师,末将也以为,援军不足为惧,相反咱们要是在城外,一战击溃来援的官军,势必给守军造成攻心的效果。”
“也就是说只要咱们打败了那支援军,这城内的守军必然不攻自破。”
面对众将高涨的战意,李助沉吟之下,也不觉有几分道理。
虽然现在他军中死伤惨重,可实际上死得都是裹挟而来的青壮百姓,他手中的四万兵马,损失不过几千人。
而经过这近十日的血战,那些从攻城战火中,一次次侥幸活下来的青壮百姓,现如今也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
李助当即长身而起,沉声道:“从现在起,各营进入休整,养精蓄锐,然后再与那秦烈决一死战。这一战,若我军胜,淮西之地,尽入我手,从此这大江南北,谁能与我们争锋?”
“若败,我李助与诸位将军,共眠于此,也不枉这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义之举。”
“愿效死力。”杜莹、李雄一众大将,在李助的激励下,纷纷拱手拜道。
大宋宣和四年四月十三日,秦烈率领两万大军,抵达庐州城外五里。
进入初夏之后,随着雨季的降临,这几天来庐州府境内,阴雨不断,甚至有一些地方,还爆发了洪灾。
正是因为碰上连续的阴雨天气,秦烈的兵马比预期晚到了两天。
因为李助已经决定与秦烈决一死战,这几日的庐州城的战斗,叛军自是没有再大规模攻城,而是采取小规模的袭扰。
在城外五里外的红叶岭上,立下阵脚,秦烈并没有急着进攻,而是进一步扎下营寨。
既然庐州外城已经失守,内城尚在官军手中,这一战秦烈也就不急着打。
现在这个阴雨天气,道路到处都是泥泞,根本不利于大军战斗。
其次,秦烈准备先与城中取得联系,再决定与叛军的作战方案,若能够做到内外两军配合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战斗时刻,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题外话】:第二更求银票!!!
谢谢支持!!!
庐州外城的失守,让守将杨维忠大发雷霆,可让他憋屈的是,当他要处置东城守将王燮、范琼之时,却被转运使、兼任庐州知府杜充给拦了下来。
即便杨维忠吵到康王赵构面前,可赵构也仅仅留下一句:“准其二人戴罪立功吧。”
不得不说赵构虽然年轻,但身为皇家子弟,他天生便拥有敏锐的政治嗅觉。
这一路南下,杨维忠一直与他保持着臣子礼仪,赵构几次笼络,杨维忠都表现的十分克制,并没有半点靠拢的意思。
对此赵构心中自是明白,杨维忠跟自己不是一路人。
虽然此时赵构并没有野心膨胀到想要争夺太子之位,但作为一个藩王,若在朝中能够有几个实权大臣,在关键的时候替自己说几句话,那很有可能就是翻天覆地的效果。
像此刻天天围在他身边转悠的杜充,以及王燮、范琼这些人,以及与赵构结成一个利益小团体。
杨维忠并不是不懂赵构心思,但他身为统军大将,心中很清楚,一旦他与赵构走的太近,必然会引来皇帝猜忌。
相比起赵构的不满,他更不想引起皇帝的猜忌。
眼下外城失守,杨维忠身为统军大将,他自然也是万分着急,面对叛军一轮轮攻城,他也只能日夜守在城头之上。
好在庐州内城更加坚固,加上需要防守的区域更小,反而更利于防守。
内城仅有东门四座拱门,实际上就是只有一面城墙,杨维忠只要坐镇东门城头,加上兵马监辛兴宗、戚方、以及军都副指挥使苗傅、刘正彦几员大将协助。
杨维忠这个主将,更多时候,都只是在统筹全局指挥,而无需亲临一线战斗。
庐州外城下,叛军大营。
面对已经连续进攻十天,都没有拿下的庐州内城,叛军主帅李助,再一次召集众将召开了一次会议。
大帐左右分别坐着数十员战将,左首分别是杜莹、李雄、阙翥、寇猛、卫鹤、耿文、薛赞等人。
右边则是毕先、鲁城、卓茂、谢宁、张怡等人。
“诸位将军,都说说,这庐州内城能不能攻下?”李助目光扫过堂下一众将领,表情充满严肃。
“李军师,这庐州内城之坚固,光靠蛮力肯定拿不下来,按照现在这打法,除非城内的守军自行崩溃,否则即便再打一个月,也未必拿的下城池。”
身居楚王王庆帐下太尉,兼任濠州节度使的杜莹,迟疑之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杜莹本是淮西豪侠,这一次参与义军,也是因为家乡遭了淮河水灾,官府不但没有救灾,反而变本加厉的盘剥乡民。
从而让杜莹义愤填膺,这才加入了叛军队伍,因为本身武艺高强,加上颇具才略,从而被王庆笼络,授予太尉这样的高职。
这一次攻打庐州府,李助这一连串的劫掠,裹挟百姓攻城的举措,杜莹是比较反感的,但出于大局,他都默默的选择了接受。
然而连续的攻城之战,义军人马死伤惨重,可眼下李助却仍旧要死扛,这让杜莹心中更是不满。
“杜太尉,别说一个月,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最多三天,淮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秦烈的人马,就会抵达庐州城下。”
李助说罢遂把刚刚接到的情报,对众人道:“舒州已经失守,方翰三万大军全军覆没,打败方翰之人,就是朝廷新任的经略安抚使秦烈。”
“此人我曾在揭阳镇与他照过面,糜胜、潘忠、柳元就是折在他手中,此人手下有一批战将,人人实力都足以跻身一流高手境界。”
“此人必然是我们的劲敌,根据情报显示,最迟后天,秦烈的兵马就会抵达庐州城下。”
“现在诸位明白了吧,明日再打不下庐州城,咱们就必须撤退,否则一旦秦烈的援军抵达,我们就是想走,只怕也难了。”
“军师大人,那秦烈莫非有十万人马?”
杜莹眉头一皱,惊疑的问道。
“根据目前探子掌握的情报来看,秦烈帐下的兵马不会超过三万人马。”李助见众将都看着自己,遂沉声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哈哈……”
堂下一众叛将不由哄堂大笑了起来。
“军师大人,区区三万官军,何足道哉?”统军官李雄傲然一笑,道:“军师调拨一万精兵给我,末将这就去拦截那官军人马,提那秦烈人头来见。”
“军师,末将也愿往。”都统制耿文、薛赞几员大将纷纷请缨道。
李助眉头一挑,刚要呵斥众人胡闹,杜莹这会也开口,道:“军师,末将也以为,援军不足为惧,相反咱们要是在城外,一战击溃来援的官军,势必给守军造成攻心的效果。”
“也就是说只要咱们打败了那支援军,这城内的守军必然不攻自破。”
面对众将高涨的战意,李助沉吟之下,也不觉有几分道理。
虽然现在他军中死伤惨重,可实际上死得都是裹挟而来的青壮百姓,他手中的四万兵马,损失不过几千人。
而经过这近十日的血战,那些从攻城战火中,一次次侥幸活下来的青壮百姓,现如今也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
李助当即长身而起,沉声道:“从现在起,各营进入休整,养精蓄锐,然后再与那秦烈决一死战。这一战,若我军胜,淮西之地,尽入我手,从此这大江南北,谁能与我们争锋?”
“若败,我李助与诸位将军,共眠于此,也不枉这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义之举。”
“愿效死力。”杜莹、李雄一众大将,在李助的激励下,纷纷拱手拜道。
大宋宣和四年四月十三日,秦烈率领两万大军,抵达庐州城外五里。
进入初夏之后,随着雨季的降临,这几天来庐州府境内,阴雨不断,甚至有一些地方,还爆发了洪灾。
正是因为碰上连续的阴雨天气,秦烈的兵马比预期晚到了两天。
因为李助已经决定与秦烈决一死战,这几日的庐州城的战斗,叛军自是没有再大规模攻城,而是采取小规模的袭扰。
在城外五里外的红叶岭上,立下阵脚,秦烈并没有急着进攻,而是进一步扎下营寨。
既然庐州外城已经失守,内城尚在官军手中,这一战秦烈也就不急着打。
现在这个阴雨天气,道路到处都是泥泞,根本不利于大军战斗。
其次,秦烈准备先与城中取得联系,再决定与叛军的作战方案,若能够做到内外两军配合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战斗时刻,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题外话】:第二更求银票!!!
谢谢支持!!!